※ 引述《pbkfss (joker)》之銘言:
: : → yuizero: 當初五丈原對持 司馬懿遲遲不肯動作也是在拖阿 11/06 19:59
: 司馬懿那是拿諸葛亮沒辦法,不得已就只能拖
: 也算是天運在司馬懿這邊,這一拖竟讓諸葛亮連命都沒了
補充一下,五丈原對峙不但是司馬懿在拖,大後方的皇帝曹叡還下令要他龜著。
「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
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
(三國志 魏書 明帝紀)
白話翻譯:
"你就給我龜在那邊,龜到諸葛亮飯吃完了他就會回家,再去追擊就好!"
《魏氏春秋》寫的更有趣:
「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宣王將出戰,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
譯:
"諸葛亮派人送戰書跟女裝給司馬懿,司馬懿氣到不想龜了,
但皇帝曹叡使節辛毗持節,下詔書叫司馬懿繼續龜,司馬懿才放棄出戰念頭。"
(有人說這是司馬懿跟曹叡演一場戲給下面的人看,「不是我想龜,是皇帝要我龜」)
此外,那個時間點上(234年),東邊孫權也在攻打合肥新城,
所以中央很難抽調援軍到兩邊,曹叡自己都已經帶大軍到東邊去了;
西邊萬一出什麼狀況,比方說洮西之戰那種西線動搖的大敗,
那曹魏恐怕沒辦法像255年那樣迅速再組織一支軍隊反攻救援,會出大事的。
所以就是要司馬懿龜著,就算諸葛亮不死也絕對不能冒風險。
當然後來是把諸葛亮龜到死了,這是對曹魏最好的結局。
「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勑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征之,比至,恐權走也。」
『羣臣以爲大將軍方與諸葛亮相持未解,車駕可西幸長安』
「帝曰: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
(三國志 魏書 明帝紀)
當時東邊滿寵不想守合肥新城了,曹叡說不准放棄,我會親征把孫權嚇跑。
後來孫權真的退兵,底下的人說西邊司馬懿還在龜,請曹叡再去長安當司馬懿後盾,
曹叡說不用了,孫權退兵會讓諸葛亮嚇破膽,交給司馬懿就好。
然後諸葛亮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