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ex4193 (oswer)
2018-12-26 18:58:01※ 引述《hayuyang (Cloud)》之銘言:
: 裝傻跟吐槽 這個機制似乎是漫才確立的
: (我查了一下對口相聲裡面也是有捧梗跟逗梗 捧梗似乎也接近吐槽角色 )
: 近年
: 感覺 吐槽擔當角色越來越明顯 甚至角色知道自己會負責吐槽xd
: 我開始對吐槽印象比較深的角色就銀魂的新八...吧?
: 早期的搞笑/喜劇漫畫也有這種角色嗎?
: 上次看過"外國人 對日式搞笑的節奏 很不習慣"的推文回文
: 是因為不習慣這種吐槽的節奏...嗎?
: 印象中版上也不少人不喜歡日式搞笑的?
: 要不要發表一下意見xd
歐美也有脫口秀(Talk show)阿
可以去網上找一些來看看
台灣或對岸的一些職人也有作翻譯
我覺得日本很重視"型(kata)"
就是套路
相聲演員的節奏,抑揚頓挫,動作,角色職能和編劇都有套路
其實日本光是禮儀上對不同的階級,敬禮時腰要彎幾度等,細節上都有嚴格規定
所以不意外就是了
但是這很容易審美疲勞
日本的傳統文化是壓抑的,這跟幽默感是對立的
因為從本質上來說
幽默是意外性,反權威,自由主義,奔放的,感性的,創意的,脫序的,狂野的,活潑的
一個喜劇演員(Comedian)可以是沉悶的壓抑的嗎?
所以日ACG我們常見一個情況
圈內人在梗和套路中找到樂趣笑翻天
圈外人卻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
好笑的東西就像湯姆與傑利,不同文化的人看的都能懂,很直覺,很簡單,大家都會笑
而你今天拿佐賀偶像去給圈外人,可能對方就黑人問號
美式當然有時候也不好笑,也有像一級玩家或無敵破壞王那種賣情懷玩梗的
只有圈內人才懂的幽默
但重點是
美式搞笑通常比日式搞笑更放的開
神情態度,肢體動作,說話內容和節奏等就是充滿自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