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v23 (LV)》之銘言:
: 根據美國統計,有多達1/3的學生曾經在學校遭到霸凌,問題可以說是無處不在。而伊利
: 諾大學芝加哥分校(UIC)去年的新研究顯示,高中生的「霸凌生態系」其實有跡可循。
: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3831/3831209.jpg
如果對這有興趣的話,可以找life is strange(奇妙人生),或是前傳Before the Storm
好像翻作風暴前夕吧。裡面的學院就差不多是報導的縮影,有
: 在金字塔最頂端的,是有錢或有吸引力,擅長在各個團體中遊走、卻都保持圓滑受喜愛
例如學生就是當地企業之子,是學校的金主。他可以有特權招收一個會員制俱樂部
你必須要很巴結或是有下列利用價值,例如
: 還有運動校隊的成員、派對熟面孔,
: 而金字塔中間則依序包含擅長藝術的人、腦子不錯的人、
之類的,可以幫有錢人小孩搞活動當DJ照文青藝術照做宣傳海報,帥哥美女啦啦隊都有
讓大家覺得「幹!好潮!」,讓巴結對象越來越多,循環越來越大。
以致於其他沒有加入的學生
: 沒什麼存在感但明哲保身的普通人、
必須選邊站,你要嘛不要動他們,要嘛不要阻止他人動別人,或者成為被霸凌的人
在遊戲中你要抵抗這群人,必須展現非常強烈的勇氣跟機智。不然被欉康的就是你
: 以及嗑藥呼麻的人。(對我們來說很難想像,美國高中生居然覺得嗑藥的人沒太糟?
跟抽菸、性行為一樣,這是美國學生表達叛逆跟反抗的手段。原因很多,例如學校很蠢
放任這群王八蛋為所欲為,跟隨的人也很蠢,但他們的力量太少太散了,無能為力
這樣對學校跟社群的虛無感會轉移到菸或大麻的效果來發洩,有些人會衍生某些興趣,例如
: 至於最底層的,則是喜歡黑暗系的東西或哥德風的人,
其實大部分都是從塗鴉、滑板、流行音樂、電子流行音樂開始的,然後
有些人會開始往1990年代的Electro、House、Synth pop靠攏,認為這才是經典
他們會像跑攤一樣跟各地不同的電音音樂節,聽玩家把不同歌接來接去,
其他的會往1970~1980年代金屬或歌德、搖滾發展,到這邊只要你還能應付學校跟家長
那麼不會有人特別對你的興趣怎樣。可能還會覺得很酷。
會被攻擊的大致上是
: 以及喜歡日本動漫畫的人、獨來獨往硬要一個人的「怪咖」......
或者是喜歡桌上遊戲,例如必須要嘴砲自己創中二招式再丟骰攻擊的桌上RPG,
動漫會被攻擊我認為是日本動畫在國高中可能還不是很普及,它必須仰賴網路上謎版跟
字幕組,一般沒看過的人多半會跟美國卡通混淆,而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卡通跟桌遊那種小孩才在玩的刻板印象是他們興趣上不利的地方,從而在社交上表現不佳
再來不論人種膚色,喜歡的人多半是很柔弱的阿宅樣。
無法理解跟看起來很弱的人,在校園上很容易被當作攻擊對象。
: ,他們覺得喜歡日本動漫的人「通常喜歡染奇怪的髮色、或做出奇怪的行為,
: 又沒吸引力、跟周圍格格不入、還很不擅長社交」。
最後三點才是致命傷。我們現在對看動畫的阿宅還比較能容忍,主要是文化上
如果是像上一頁表現會吸菸、抽大麻、在學校噴漆、放電音對老師比中指的學生
學校針對他們的壓力往往會高於阿宅,因為他們會被視為少年犯罪預備軍
我想這是不同國家的學校跟家庭,比較偏愛怎麼樣的學生,例如比較有個人色彩勇於表現
還是看起來很乖會順從體制,看起來無害的學生。
不過我不認為阿宅在學校的地位上有好到哪裡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