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rVGear (Phantom)》之銘言:
: 還有刺客保持初衷的嗎?
借用標題先聊一下暗殺、刺客的初衷是什麼。
近幾年大家講到暗殺、刺客。
第一印象幾乎都是穿著連帽長衣,在屋頂、城牆、繩索上跑酷、
用袖劍刺殺目標之後順便把現場人證全數殺死的白衣刺客。
其次可能是某個帶著骷髏面具,自稱是暗殺者但是扛著大盾大劍,
興趣是砍腦袋的爺爺和他的徒子徒孫們。
大家應該也知道他們的原典故事都是來自中東的暗殺教團阿薩辛 Assassin。
由神秘的山中老人所指揮的暗殺者部隊。
但是大家對於原典的阿薩辛們有著兩個常見的誤會。
1.暗殺都在暗中執行,神不知鬼不覺的殺害目標。
剛好相反,阿薩辛們的暗殺其實大多是在大庭廣眾、光天化日之下發生。
而飛簷走壁,騰空翻滾等特技動作也並非他們的長項。
就像刺客教條無印的低調姿勢一樣,阿薩辛擅長的是喬裝為無害的行腳僧或是其他路人。
他們經常以此默默地在人群中靠近暗殺目標,
等到機會成熟時便拿出預藏的匕首,在眾目睽睽之下高調將目標刺殺。
他們暗殺是帶有恐嚇、警告性質的,需要經由眾人之眼見證目標的死亡來宣傳。
相反的,幾起並非暗殺的潛入事件則是夜晚中進行。
這個時候阿薩辛不會殺害對方,而是在床邊留下匕首作為警告與恐嚇。
2.阿薩辛派滅亡了,所以相關創作才沒像其他伊斯蘭主題一樣敏感。
嚴格來講,所謂的阿薩辛派從不存在。
而那些被稱為阿薩辛的刺客們所屬的教派也從未滅亡。
這教派現稱伊斯瑪儀派。
更明確的派別分歧則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的尼札里派。
現今廣義的教徒約有兩千萬人。
只不過也不用太擔心UBI和TM這兩大始作俑者。
伊斯瑪儀派不會因為你們亂寫他們教派的歷史,或是把教主畫成穿泳裝的黑肉正妹就暴怒。
那就來了解一下所謂的暗殺者的初衷是什麼吧。
先來首歌緩解一下心情,順便防一下其實沒什麼好防的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V2KkgRQCnA
很久很久以前,在波斯有著三個很有名的大叔。
他們同在一名伊斯蘭導師門下學習。
一人很賢明。
一人很博學。
一人……很虔誠。
三個大叔是學習上的好夥伴,他們相互勉勵精進。
一人學習治國之道。
一人鑽研知識之海。
一人踏上了信仰之峰。
賢明的大叔與其他兩人約好了,若是他能出人頭地便會提拔他們一起做官。
博學的大叔笑了笑,表示他不貪圖官位。
虔誠的大叔在一旁,沉默地凝望兩名老友。
名為時間的巨浪在此時高高捲起,無情地襲向三個大叔。
一人測試著政治與權力的風向。
一人感嘆時局的多變,繼續潛心學習。
一人……虔誠的禱告著。
時間在此時變為龐大的漩渦,將三人一起捲入。
一人認為這是機會。
一人隨波逐流。
一人……仍然虔誠的禱告著。
賢明的大叔出人頭地了,在官場層層高升。
博學的大叔拒絕了好友的邀請,只要求了能繼續精進知識的環境。
虔誠的大叔認知到了友情無法和信仰共存,與賢明的大叔發生衝突後獨自離去。
彼此分離,踏上陌路的大叔們往各自的理想邁進。
他們的誠心感動了世人,都成為了當代的偉人。
一人積極向上。
一人潛心研究。
一人……仍然很虔誠。
這是很久很久以前,三個有名的大叔創造奇蹟的故事。
一人很賢明。
一人很博學。
一人……很虔誠。
賢明的大叔,找到了可以侍奉的名主成為了大臣。
博學的大叔,窮盡了天下的知識,成為了舉世知名的學者。
虔誠的大叔,帶著支持者們邁向無人的荒野。
然後
大臣大叔,平步青雲,升官為宰相。
學者大叔,開創了自己的知識和著作,成為了大賢者。
虔誠大叔,繼續在荒野中漫步,被信眾們尊為教主。
宰相大叔,建立起了強盛富足的國家,締造了文明。
賢者大叔,若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他的知識與才學仍影響著現代的我們。
教主大叔,他追求著信仰的真諦,買下了一個城堡。
買下城堡的大叔,在城堡裡建造了圖書館,自己成為了館長。
館長大叔,繼續追求著信仰並召集了信眾,成為了教主。
數年後——
鮮血從宰相被剖開的胸膛湧出。
「我來如流水,我逝如風。」賢者如此哀嘆著。
教主的面容在世人眼中也變成如同骷髏一般了。
金庸作品的愛好者們想必對這故事耳熟能詳吧。
賢明的大叔金庸譯為尼若牟。
他是尼札姆.穆勒克,塞爾柱土耳其帝國的維齊爾(相當於宰相)。
本名阿布.阿里.哈桑.伊本.阿里圖席。
尼札姆.穆勒克是土耳其蘇丹的賜名,其意為國之權柄。
正如同此賜名,尼札姆是塞爾柱帝國黃金時代的中流砥柱。
他輔佐的塞爾柱蘇丹「英勇之獅」阿爾普.阿爾斯蘭對政務沒有興趣,
因此,全心全力投入了對外征戰的蘇丹便將政務全權委託給了宰相尼札姆處理。
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內,這名波斯出身的賢相將塞爾柱治理為一個強大富足的帝國。
周遭的國家不是被併吞,就是俯首稱臣、割地求和。
他在蘇丹意外被刺殺後擁立正統繼承人馬立克沙,繼續誠心為帝國效力。
(阿爾普.阿爾斯蘭死於戰俘的刺殺。
原因是這名勇猛的蘇丹想要親手處決對方,但是彎弓搭箭時卻失手射歪了導致自己被殺。
他死前還不忘自嘲「年輕時總是提醒自己驕兵必敗,看來現在我把這句話忘得精光了。」)
博學的大叔金庸譯為峨默。
他是奧瑪.開儼,是與尼札姆同時代並且同樣生活在塞爾柱帝國的波斯學者。
金庸說他善於文學,讓殷離唱了節錄自他的詩集《魯拜集》的詩文:
I came like Water, and like Wind I go.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
只不過奧瑪.開儼的成就不僅止於文學,他也是當時頂尖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哲學家。
他在代數方面貢獻卓越,他的成就傳至歐洲後也成為了現代數學的基礎之一。
虔誠的大叔金庸譯為霍山。
他是哈桑.沙巴,傳說中的初代山中老人,暗殺教團阿薩辛的首領。
金庸筆下的霍山著重於武功高強、陰險詭譎的一面,
但事實上哈桑.沙巴也是一名博學多聞並且廣受敬重的學者。
在他深山的城堡中,有著一座館藏豐富的秘密圖書館。
不僅收集了各派別的伊斯蘭經典,還包含了各種知識書籍,甚至是異教的經典。
實際上,這三名波斯學者年歲差異甚大。
他們彼此曾是同窗好友的故事應該是屬於後人創作。
但是這故事流傳甚廣,在中東以外也被各種創作採納。
不只是因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留下了不朽的偉業,
也和哈桑.沙巴與尼札姆.穆勒克的戲劇性的相互衝突有關。
至於兩人的衝突的原因相當容易理解,也很難以理解:
伊斯蘭教派
故事從塞爾柱土耳其的黃金年代拉回數百年前,來到先知穆罕默德逝世之日。
先知死後留下了一個已有王國規模的宗教集團和大批虔誠的信眾。
但先知逝世前沒有明確指定其繼承人,誰來擔任新的伊斯蘭領導者變成了棘手的問題。
最古老的穆斯林們解讀先知的聖訓後分為兩派,分別支持兩名不同的繼承人。
一方擁立阿里。
他是先知的堂弟和女婿,也是穆斯林中的最傑出的勇士與學者。
阿里不僅人格和才學無可挑剔,更重要的是他娶了先知的女兒法蒂瑪。
他的後代將也是先知的直系後代,在血統上有著無上的正當性。
擁立阿里的人們後來形成了什葉派,認為只有先知的直系血脈才能成為繼承者。
另一方擁立阿布.巴克爾。
他是先知的岳父,在他的背後則是有雄厚的部落勢力在支持。
這方最後發展成伊斯蘭教的最大派別:遜尼派。
遜尼派承認穆斯林協調或推舉產生的領導者,而不限定於先知的後代。
之後穆斯林的哈里發之位數次易主。
阿里雖當上了第四任(什葉派的第一任)哈里發,但之後卻被迫退位,最後更是遭到暗殺。
至此,什葉與遜尼兩派便產生了難以平復的嫌隙,各自宣稱自己才是正統伊斯蘭。
在過了千年後的今天,這歷史與宗教的巨大鴻溝仍然難以填覆。
而伊斯瑪儀派從什葉派分支而出的原因也相當類似。
什葉派不承認各伊斯蘭國家的哈里發,而是尊崇先知的後代聖裔為教眾的領袖伊瑪目。
可是在第六任伊瑪目死去後,第七任的繼承權發生了紛爭。
有一派穆斯林否定支持者較多的穆薩.卡孜姆,
認為長子伊斯瑪儀·伊本·賈法爾才是真正的伊瑪目繼承人。
這些少數的什葉派穆斯林便是早期的伊斯瑪儀派,又稱七伊瑪目派。
隨著時間的流逝,伊斯瑪儀派也發展出有別於其他伊斯蘭派別的解經方式與世界認知。
他們認為七這個數字的是特殊且神聖的,並將人類的歷史分為七個週期。
每個週期均會一名先知降世宣讀真主的啟示。
前六名先知分別為:
阿丹、努海、易卜拉欣、穆薩、爾薩、穆罕默德。
用我們比較熟悉的名字來翻譯的話就是:
亞當、諾亞、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穆罕默德。
而伊斯瑪儀就是現代的第七名先知。
他現在雖然隱遁了,但仍舊等待著對世人宣告啟示之日。
這劃分寬容的將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們納入並提升至正統地位,
可以看出伊斯瑪儀派對異教教義的態度較為開放,甚至願意將之吸收納入。
這也讓不少非阿拉伯人的民族信仰了伊斯瑪儀派。
只不過伊斯瑪儀派還是無法成為中東地區的主流教派。
更是遭受擁有世俗王位與軍力的遜尼派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壓迫。
自稱為伊斯瑪儀後代的阿卜杜拉.馬赫迪決心做出改變。
他帶著信眾離開中東,往北非轉進。
在吸收當地的柏柏爾人後,
伊斯瑪儀派成功轉型為擁有軍事部隊的宗教政體,並在北非快速茁壯。
最終,伊斯瑪儀派成為了雄霸北非的法蒂瑪王朝,中國史書上稱為綠衣大食。
這個以先知之女為名的帝國最強盛之時,甚至一度支配了亞伯拉罕諸教的共同聖地:
耶路撒冷
只不過世上的所有王國均有衰退之日,法蒂瑪王朝也不意外。
西元十一世紀,法蒂瑪王朝第八任哈里發穆斯坦綏爾登基時年僅七歲,
朝政因此在權臣和外戚之間流轉。
在國內,饑荒與天災成為了法蒂瑪王朝沉重的負荷。
在另一方,穆斯坦綏爾還要面對新興且強悍的大敵:塞爾柱土耳其。
在塞爾柱蘇丹們的接連侵襲下,法蒂瑪王朝在中東的國土接連陷落。
其中也包含了聖地耶路撒冷的的失守。
哈桑.沙巴,這名擁有鋼鐵般虔誠與信念的人物便是在此時代活躍。
哈桑年輕時為什葉派十二伊瑪目派的信眾,但在一場大病後改宗成為伊斯瑪儀派信徒。
他在故鄉初步接觸伊斯瑪儀派的教條,隨後便前往法蒂瑪王朝的首都開羅學習。
但是在埃及成為一名學者後,哈桑和法蒂瑪王朝的掌權者產生了衝突。
哈桑支持穆斯坦綏爾的長子尼札里繼承哈里發的大位。
而其他當權者則有意擁立次子穆斯塔利。
因政爭不得志的哈桑返回故鄉,開始在塞爾柱統治下的波斯傳播伊斯瑪儀派的教章。
哈桑的熱情與虔誠讓他獲得了成功。
他不僅只傳播教條,還激起了被土耳其統治下的波斯人與其他民族的不滿與怨憤。
哈桑借此吸收了大批的信眾。
成為了在塞爾柱帝國內一股難以忽視的新興宗派。
在開羅所發生的事讓哈桑認知到只有信仰是不足的,他還需要實權。
能夠捍衛自己信仰的實權。
也就是:土地、軍隊、人民
哈桑將目光聚焦在一座聳立在荒漠深山中的城堡。
那城堡名為阿拉穆特,意譯的話則是鷹巢。
坐落在高山的阿拉穆特易守難攻,作為一個新興教派的根據地相當合適。
問題只剩下:
該怎麼拿下這座還在土耳其貴族統治下的山城?
哈桑並不急躁,他緩慢但確實的進行他的奪城計畫。
他化身為一名教師,潛入土耳其的貴族家庭中。
而哈森的信眾也分別混入了阿拉穆特與周邊的村莊之中。
他們秘密地、沉默地、悄悄地在周遭散布伊斯瑪儀派信仰。
將四周的村人、士兵、工匠都收入麾下。
當土耳其貴族從安逸的大夢驚醒時,他四周已被伊斯瑪儀派的信眾所包圍。
而哈桑.沙巴在此時現出真身,慷慨的拿出金幣買下了已是自己囊中物的阿拉穆特城。
取得阿拉穆特的哈桑隨即將城堡改造為他的信仰中心。
不僅有牢固的防禦設施,還有一座藏書豐富的大圖書館,以及設備精良的天文台。
哈桑的成功不是單一的,他的信眾也在分別在四周佔領了數個山城。
伊斯瑪儀派信仰的堡壘如雨後春筍般地在荒漠中出現。
與阿拉穆特類似,它們都坐落於高聳的深山中,易守難攻且自給自足。
儼然成為了塞爾柱帝國的國中國。
最後,哈桑將政爭失敗而死的法蒂瑪王朝長子尼札里的遺孤接來阿拉穆特。
將遺孤潛藏起來的同時,哈桑也公開否定了法蒂瑪王朝的正統性。
尼札里派在此時成形。
既不臣屬於塞爾柱帝國,也不對法蒂瑪王朝效忠。
哈桑.沙巴以無比的膽識與睿智一手建立起自己的獨立宗教政權。
哈桑與他的教眾們讓塞爾柱的當權者們感到芒刺在背。
信奉遜尼派的塞爾柱土耳其本來就和難以和伊斯瑪儀派相處。
在國內出現大批敵國法蒂瑪王朝國教的信眾,也讓他們坐立難安。
最讓他們難以容忍的則是哈桑竟然直接佔地為王,並且嘗試推翻帝國。
尼札姆.穆勒克,這名實質上掌握塞爾柱帝國朝政的維齊爾,據說也是哈桑的昔日好友。
如果他們真的曾是好友,那尼札姆.穆勒克對於國家利益明顯優先於友情。
尼札姆.穆勒克與蘇丹馬立克沙接連派兵攻擊哈桑的堡壘。
在九死一生中,哈桑也屢次化險為夷,守住了自己城池與信仰。
幾次交戰下來,哈桑認知到就算自己做足了準備,仍然難以抗衡塞爾柱帝國的軍隊。
敵方太過強大,我方太過弱小。
硬碰硬的損失太大,而阿拉穆特也無法再承受下一波的攻勢。
他必須在這個以少敵多的非對稱戰爭中取得勝利。
他必須思考出與塞爾柱帝國,或者其它同等大國交手的方法。
他必須摧毀敵方的首腦,癱瘓敵方的指揮結構。
某日,尼札姆.穆勒克來到街上巡視。
四周人潮蜂擁,人們爭先目睹這名將帝國治理得井井有條的國之權柄。
販夫走卒吆喝叫賣著,孩童四處奔跑嬉鬧,僧人虔誠地低頭祝禱。
坐在轎子上的尼札姆俯視四周,確認自己辛勞多年的成果:一個強盛富足的帝國。
他的兒孫們也在帝國身居要職,他們的兒孫也理當如此。
想必帝國的強盛將會和自己的成就與後代共存至永恒。
剎那間,鮮血四濺。
偉大的維齊爾低頭望去,發現自己的胸膛被插入了一把匕首。
一名年輕的托缽僧與他四目對望,他的臉上沾滿了血汙,但眼神沒有帶著絲毫的猶疑。
迴光返照,尼札姆想起了已成為死敵的昔日老友也有著類似的眼神。
在咒罵與慘叫聲中,維齊爾的意識逐漸被黑暗與鮮血所浸沒。
這是哈桑的暗殺教團所實行的第一次暗殺,也是最有名的一次。
一個月後,被懷疑是背後指使者的蘇丹馬立克沙也被尼札姆的後人報復性的暗殺。
在一個月內頓失兩大支柱的塞爾柱帝國隨即被內戰和動盪所淹沒。
派系各自擁立繼承人,爭奪國家大權。
這場混亂讓帝國元氣大傷,再也無法回到尼札姆執政時期的強盛。
哈桑的暗殺不只殺死了帝國的宰相,也葬送了帝國的前程。
https://i.imgur.com/vztIxm5.jpg
(尼札姆遇刺圖,這就是刺客基本的暗殺方式)
哈桑的教團自此打響了名號,也蒙上了一層恐懼與神秘的面紗。
除了真正被他們暗殺的政敵外,人們也習慣將其他暗殺事件算在他們身上。
哈桑將自己手下刺客稱為Fida'in,自我犧牲者。
但是人們更熟悉的是另一個他們的敵人所使用的蔑稱Assassin,阿薩辛。
關於阿薩辛這一名稱的來源眾說紛紜。
最常見的說法者是可以和之後流傳的訓練刺客的傳說呼應的大麻使用者。
但近來的伊斯蘭學者否定了這個說法。
並提出這是來自法蒂瑪王朝對尼札里派的蔑稱Hashishi,為流浪漢、流氓的意思。
也有另一說這是哈桑本人用來稱呼信眾的稱呼,原意為遵守教義之人。
在哈桑的指揮與刺客們的奉獻下,伊斯瑪儀尼札里派總算是在阿拉穆特堡壘站穩了腳步,
並進一步的向外擴張。
尼札里的後人在之後也正式宣布結束隱遁,成為了伊瑪目並繼續領導阿拉穆特與諸堡壘。
哈桑的故事在此到一段落,時代和地點轉移十二世紀末的敘利亞。
人們正因為信仰的差異相互廝殺,相互爭奪共同的聖地。
受信仰號召的歐洲十字軍騎士與守護信仰的穆斯林戰士們引爆了無數的衝突。
眾多十字軍國家與騎士團在穆斯林的環伺下建立,互不相讓。
而這時代正是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時代。
相較起第二次東征的荒唐與屈辱,第三次東征的基督教勢力可說是派出了全明星陣容。
三名英勇的王者帶著他們的子弟兵浩蕩出征,前往遙遠的聖地。
身經百戰的老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
年輕且睿智的法蘭西國王,「尊嚴王」腓力二世
勇猛善戰,為戰而生的英格蘭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
而在中東等著他們的,則是伊斯蘭世界卓越的領導者與英雄。
阿尤布王朝的創建者,偉大的薩拉丁。
只不過這次東征對十字軍來講可說是出師不利。
巴巴羅薩,也就是紅鬍子腓特烈當時已高齡68歲。
在部隊被溪流阻斷去路時,這名不服老的皇帝身先士卒跳進河中示範該如何渡河。
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
冰冷的河水讓他的心臟病發作,沉重的盔甲讓他難以站直身子。
這名不可一世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就這樣意外溺死在異國的溪流之中。
皇帝之死讓德國將士大受打擊,部分部隊在此打道回府。
其餘士兵則是在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的帶領下繼續往聖地進發。
(世紀帝國二中有一段假想戰役便是嘗試將浸泡在酒中的皇帝屍體送進聖地之中,
也就是桶中的皇帝)
十字軍也在阿卡城遭受穆斯林的激烈抵抗。
本地的十字軍和歐洲的援軍將阿卡圍得水洩不通,但是在穆斯林的堅守下阿卡仍未陷落。
先到場的腓力二世和利奧波德五世對此城也是束手無策。
最終,一路拖拉磨蹭的獅心王理查總算到場,很不巧的是他和腓力二世又生了一場病。
等到理查接手攻城的指揮,阿卡開城投降已是開始圍城兩年後的事了。
理查不可一世的臭屁個性在此時嶄露無遺。
據說他不願與利奧波德五世平起平坐,因此將城上的奧地利旗幟扯下。
而腓力二世也看不慣理查的驕縱蠻行。
本來就看理查不爽以久的兩人憤而拂袖而去,只剩下理查一人繼續指揮十字軍。
只不過理查很快的證明了自己是當代最傑出的十字軍將領,獅心之號也絕非浪得虛名。
在他的指揮下,十字軍屢次以少勝多擊敗薩拉丁的穆斯林戰士。
而多次的對決也讓雙方領導者產生了某種程度的默契。(包括相互屠殺戰俘在內)
薩拉丁欣賞英勇善戰的理查,甚至在他生病時送上新鮮水果慰問。
在得知理查落馬後,薩拉丁更是送上最好的阿拉伯駿馬給自己最大的敵手。
這名庫德族穆斯林領袖展現了遠勝歐洲十字軍的騎士精神與領導才能。
因此,另一方的理查也佩服薩拉丁的人格與情操。
兩名傑出的領袖不打不相識,他們的對決也成為了十字軍東征史上最浪漫的傳奇。
(扣除被屠殺的倒楣居民的話)
但是在雙方打得火熱時,還有一個神秘的第三勢力存在。
他們雖是穆斯林,但是並不全然與十字軍為敵。
他們也不臣屬於薩拉丁,薩拉丁本人更是想對他們除之而後快。
那就是阿薩辛教團。
敘利亞的教團仿效在波斯的本部,同樣選在山區的城堡中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同樣的,他們也繼承了培養刺客暗殺政敵的手段。
而薩拉丁對阿薩辛的厭惡其來有自。
早先他為法蒂瑪王朝效力,而法蒂瑪王朝的伊斯瑪儀派視阿薩辛的尼札里派為叛道者。
之後他取代法蒂瑪王朝,建立阿尤布王朝也改以遜尼派為宗。
想當然耳,薩拉丁不能容許一個在領地上獨立自主的伊斯瑪儀尼札里派勢力。
阿薩辛曾兩次派遣刺客暗殺薩拉丁,但薩拉丁兩次都躲過了。
被暗殺行動惹火的薩拉丁決定斬草除根,親自率兵攻向阿薩辛的堡壘。
在軍事行動的終點,薩拉丁的軍隊將阿薩辛在敘利亞的本部邁斯亞夫堡層層包圍。
眼看勝利就在眼前,薩拉丁決定稍微放鬆在營帳中小憩片刻……
!
天生的直覺隨即將薩拉丁從睡夢中驚醒,一道迅捷的身影在眼角餘光中一閃而過。
薩拉丁環視四周,發現帳內的燈火全數被熄滅。
床邊則是插著一把匕首,旁邊還放著剛出爐熱呼呼的烤餅,上頭烙著阿薩辛的印記。
在這些「禮物」旁邊,還放著一封書信。
信上給了薩拉丁兩個選擇:立即退兵或者等待死亡。
驚魂未定的薩拉丁隨即理解到是刺客們的首腦親自出手了。
為了自身的安全,他決定與阿薩辛簽訂合約互不相犯,和平撤離邁斯亞夫堡。
拉希德丁.錫南,這便是敘利亞教團的首腦之名。
同時被穆斯林和十字軍畏懼之人。
他是阿薩辛歷史上最有名的領導者之一。
圍繞在他身上的傳奇也不遜於哈桑.沙巴本人。
他早年在阿拉穆特受訓,在學成後便被派遣至敘利亞領導當地的教團。
正好遇上了當地最動盪也是最傳奇的時代。
除了嘗試暗殺薩拉丁之外,也有數名十字軍首領死在他領導的教團手下。
最著名的受害者便是耶路撒冷國王蒙特費拉的康拉德。
康拉德當時剛在政爭中獲勝, 取得了耶路撒冷王國的王冠。
但是在登上王位不久後,他隨即被數名阿薩辛刺客當街暗殺。
拉希德丁.錫南大方承認了自己就是這場謀殺案的首謀。
但人們懷疑在背後仍有藏鏡人未被揪出。
而嫌疑最大的就是獅心王理查,因為他是康拉德生前最有力的反對者。
從這案件便可以看出十字軍與阿薩辛的關係。
他們不是永遠的敵人,但也從未是真正的盟友。
他們可以攜手合作,但也不代表就此高枕無憂。
就像另一名十字軍領袖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二世便是因為不明原因遭受阿薩辛的暗殺。
十字軍對拉希德丁.錫南這名神秘的暗殺教團首腦又敬又怕。
需要合作時他是可靠的對象,但當他們視你為敵時又讓人不安且畏懼。
而刺客們勇於自我犧牲,換取目標死亡的氣魄更是讓歐洲騎士們自嘆弗如。
更多關於暗殺教團阿薩辛的傳奇故事在此時開始流傳。
這些故事也跟隨十字軍的腳步回到了歐洲。
在故事的喧染下,Assassin在歐洲變成了刺客的代名詞。
而拉希德丁.錫南本人的稱號Shaykh al-jabal 山區的領導者也被誤譯,
變成了一個更浪漫、更神秘的稱號:
The old man of the mountain
山中老人
在之後的人們也習慣以此稱號稱呼包括最初的哈桑.沙巴在內的所有阿薩辛首領。
除此之外,另外一則關於拉希德丁.錫南的故事也給後世深遠的影響。
(有另一說是他的後繼者)
康拉德下一任的耶路撒冷的國王是香檳的亨利。
他曾在錫南的邀請下來到阿薩辛的堡壘參觀。
錫南盛大歡迎亨利的來訪,並帶他參觀了整個堡壘。
最後,他們來到一座高聳的哨塔上。
在高塔上各個哨點都挺立著一個身穿白衣的阿薩辛衛兵,
他們無懼於寒風與高度,盡責地在原地執行哨戒任務。
正當亨利在狐疑帶他來這吹冷風的用意時,錫南突然打了個信號。
在亨利還沒反應過來前,兩名衛兵就開始行動了。
兩道白色的身影毫不猶疑地從高塔一躍而下,當場摔得粉身碎骨。
錫南對嚇到皮皮剉的亨利表示在場的士兵都能屢行同樣的命令。
亨利則是對伊斯瑪儀士兵的視死如歸感到敬畏,並表示基督教士兵無法比擬。
這個故事現在被UBI改編,變成了刺客教條系列的兩大經典要素:
白色系的刺客勁裝和伴隨鷹嚎的信仰之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geywiyHGI
(刺客教條無印的初次信仰之躍便是改編自此故事)
在之後的時代,阿薩辛們繼續和十字軍保持著亦敵亦友的關係。
第七、第八次的十字軍領袖法國「聖王」路易九世也曾派使者前往阿薩辛的堡壘尋求合作。
而阿薩辛的傳奇也變得更加誇大。
山中老人以幻境迷惑青年,誘騙他們前往天堂的傳說也差不多是在這個時期出現。
第一個讓歐洲知道這則傳奇的是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
而元朝的書籍也有關於木剌夷國、穆錫國,與馬可波羅傳述的內容相近的記述。
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就是劉郁的《西使記》:
其國,兵皆刺客。俗見男子勇壯者,以利誘之,令手刃父兄,然後充兵,醉酒,扶入窟室
,娛以音樂美女,縱其欲,數日復置故處,既醒,問其所見,教之能為刺客死,則享福如
此,因授以經呪,日誦,葢使蠱其心志,死無悔也。令潛使末服之國,必刺其主而後已。
雖婦人亦然。
許多伊斯蘭學者認為這傳說純屬馬可波羅自己的瞎掰。
因為無論是現今的考古成果,
又或者是當時的第一手資料都找不到有在阿薩辛堡壘找到所謂的「天堂」的證據。
只不過從元朝方也有相關敘述來看。
這故事應該當時就在中東和中國頗為盛行。
所以天堂的故事可能為假,但是馬可波羅倒不是這故事的第一手創造者w
相較起阿薩辛的起源,他們的滅亡倒是被許多人所熟知。
或者更明確的來講,是阿拉穆特的伊斯瑪儀派的滅亡。
在蒙古興起時,阿拉穆特的伊斯瑪儀派伊瑪目也有遣使希望保持和平。
(元史太宗本紀:印度國主、木羅夷國主來朝。)
但是蒙古在蒙哥汗時代決心要將西亞諸國徹底收入國土。
旭烈兀率領著蒙古突騎西征,依照蒙哥的命令將任何膽敢反抗的勢力徹底摧毀。
阿薩辛在孤注一擲下,只好選擇了老路嘗試暗殺蒙哥。
但暗殺行動不僅失敗,反而徹底激怒了蒙古。
蒙古征討阿薩辛的戰役是由旭烈兀麾下的大將怯的不花進行。
而他們有著數百年前的塞爾柱帝國和薩拉丁沒有的利器:
火藥和大型攻城器具
阿薩辛的堡壘無法再給予他們過往的強固守護。
阿拉穆特伊斯瑪儀派的末代伊瑪目魯克賴丁庫沙在麥孟帝茲城堡向蒙古投降。
(一些網路文章會稱他為末代山中老人)
隨後阿薩辛各堡壘不是一同開城投降,就是被蒙古軍隊攻下。
魯克賴丁庫沙慘遭殺害,而阿拉穆特的大圖書館與天文台也盡數被蒙古搗毀。
如今剩下的只剩少許的廢城殘墟在荒山中供後人憑弔。
這就是大多數人認為阿薩辛們的末路,也是大部分介紹阿薩辛文章的最後一個句點。
可是故事真的結束了嗎?
還沒喔。
時代拉到近代的1990年代,美國當時正在調查伊朗門事件。
(美國FBI曾提供伊朗武器,換取被黎巴嫩真主黨綁架的人質安全)
為了調查此事件,程序上他們必須找來當時執政的總統隆納.雷根來問話。
但調查人員都知道這是白費工夫,因為雷根當時早因老人痴呆遺忘了他大多的執政內容。
但是雷根當時仍惦記著一件事情。
他回想起了一個有著溫暖爐火的明亮房間,他和另一名男人正對而坐。
雷根還記得他對那名男人說道:
「我們手中各自握有世界和平的鑰石,我們絕對不能在此失敗。」
那是1985年的瑞士日內瓦高峰會,雷根與時任蘇聯總書記的戈巴契夫首次會面。
可說是將世界從冷戰中破冰的第一擊。
https://i.imgur.com/00VQVhD.jpg
這個承擔重責大任的房間的主人則是阿迦汗四世。
阿迦汗四世是誰?
他是億萬富翁、知名賽馬主、私人小島島主、藝術建築贊助者、慈善家。
https://i.imgur.com/tx6CEFH.jpg
更重要的,他是伊斯瑪儀尼札里派的當代(49代)伊瑪目。
是的,我在這廢文開頭也講了,阿薩辛們所屬的教派從未滅亡。
在阿拉穆特被蒙古搗毀後,伊斯瑪儀派以偽裝為其他派系穆斯林的方式低調存在於世。
在一場反抗伊朗當政者的政變失敗後,伊瑪目又輾轉流亡到了印度北方。
伊斯瑪儀派接觸當地失散已久的信徒後再度茁壯。
特別是在英國殖民時期,他們藉由經商和信徒的饋贈致富,成為了億萬富翁。
而1877年繼位的阿迦汗三世則是開始積極改革伊斯瑪儀派。
他本身是印度的知名親英政治家,甚至曾主持國聯大會。
擁有英國爵位的阿迦汗三世一方面積極與西方政商名流交際。
另一方則是聯絡並整合流落在世界各方的伊斯瑪儀派信徒,
並著手改善教徒的教育與經濟環境,並提升伊斯瑪儀派女性的社會地位。
而阿迦汗三世在去世前,他在遺囑中下了一個重大決定:
有鑑於世界的快速進展,下一任的伊瑪目必須要由一個在這個時代出生的年輕人繼承。
如此一來,伊斯瑪儀尼札里派才能與時俱進。
於是,伊瑪目的重擔就跳過了阿迦汗三世之子,改由當時仍在哈佛大學讀書的孫子繼承。
也就是現今的伊瑪目阿迦汗四世繼位。
而年紀輕輕就繼承崇高地位和傲人財富的阿迦汗四世也沒有讓祖父失望。
他致力於伊斯瑪儀派的改革開放和慈善事業,
讓這個過往帶有神祕色彩的教派成為現今最開放的伊斯蘭教派之一。
因為阿迦汗三世與四世的努力。
伊斯瑪儀派對外的態度多半比較開放且溫和。
所以儘管UBI的刺客教條等作品使用了大量伊斯瑪儀派元素,
但是他們至今沒有特別去譴責相關創作。
相較之下,伊斯瑪儀派更在意的是過往對於教派的偏見。
包括使用大麻和誘騙刺客前往天國的手段。
另外還有人會將現代的恐怖分子與阿薩辛掛勾,說他們是最古老的恐怖分子。
這也是現代伊斯瑪儀派所不樂見的。
他們會很明確的指出:
暗殺在那個時代並不特別,全世界都有使用的紀錄。
而且阿薩辛是以單一的敵對政敵為暗殺目標。
恐怖分子卻是靠威脅並傷害無辜的平民達到目的。
兩者之間有著根本性的不同。
附帶一提。
成田良悟的Fate/strange Fake中的理查一眼就能認出狂信者是暗殺教團的成員。
狂信者還提到前三次十字軍東征都有吸血種的魔物亂入。
其中第三次東征的魔物是被兩陣營的將領聯手殲滅。
理查之後則是表示魔物是被他自己、勁敵和山中老人三方一同殲滅。
理查口中的勁敵當然是薩拉丁,而山中老人應該是拉希德丁.錫南。
而魔物可能就是康拉德本人。(這洗白還真漂亮www)
再附帶一提。
我猜影燈籠的哈桑大概就是對應拉希德丁.錫南。
只是大概也會像山之翁一樣模糊處理,不會特別顯露真名w
最後附帶一提。
靜謐我的,剩下的你們慢慢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