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對於跟法國科研單位有一定接觸的本人來說 實在有那麼點不以為然
: 雖然鄉民們平常很愛酸法國
: 但本魯認為 他們對於如此重要的古蹟完全沒有相關資料室不太可能的
其實之前就有出來說了.....
他3D雷射繪圖完整建模聖母院 「10億數據庫」助重建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416/1423468.htm
法國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慘遭祝融,但錯綜複雜的哥德式
建築要重建可能需要數年至數十年的時間,不過,去年底剛過世的藝術史學家塔隆(
Andrew Tallon),所建構的3D雷射掃描繪圖為完整重建教堂帶來了一絲希望。繪圖透過
教堂內外50個地點的掃描資料建構完成,內含超過10億個數據,「精準到5毫米之差」,
也讓網友們期待這些資料帶來的助力。
綜合外媒報導,瓦薩學院教授塔隆從小便熱愛哥德式建築,尤其沉迷於巴黎聖母院,渴望
更了解如此宏偉精巧的建築是怎樣被創作出來的,長大後的他在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史教授
默里的介紹下,接觸了3D雷射掃描,並利用該項技術掃描了超過40座歷史建築,其中便包
含聖母院。
3D雷射掃描測出的比例精準,不會遺漏任何事物,例如將儀器安裝在三角架上,透過光束
及反彈點測量,每個反彈點用彩色記號標示,便可逐步建構出教堂的3D立體影像。塔隆受
訪時曾表示,「利用這種做法,誤差能精準到5毫米內」。
為了更加易於管理與美觀需求,塔隆想出一個辦法將雷射掃描影像結合在一起,便是從相
同拍攝地拍攝球形全景照,最後再將照片映射至雷射光線產生的掃描點上,讓兩者嚴絲合
縫。以此方法,塔隆在聖母院內外50多個地點反覆拍攝掃描,收集了超過10億個數據點,
成功建構出聖母院細部的完整結構,並以此成果在2015年時接受《國家地理頻道》專訪。
雖然塔隆並非是首位想到可以使用雷射掃描解構哥德式建築的學者,但他是第一位用該技
術建構中世紀建築的研究先驅。這份鉅細靡遺的龐大研究資料也讓後世能透過解構,設法
重建此次被燒毀大半的聖母院,也讓因文化瑰寶遭毀而哀悼的網友們精神一振。
塔隆本人已於去年底時不幸逝世,愛荷華大學的建築史學家羅伯特說,「他與他的導師馬
克都一樣熱愛這座美麗建築,我很高興在他們有生之年中,沒有看到這令人悲痛的一幕。
」
====
不過這是在美國就是了......
但不管如何這位專攻哥德式建築的學者早就完成聖母院的雷射掃瞄了。
結果腦瘤... 這位老兄只活不到 50 歲, 天妒英才 (默)
作者:
dany9177 (瑞典國王“The Fat”Dany)
2019-04-18 07:13:00難不成3D掃瞄的輻射波太強,導致腦癌?
作者:
bigcho (bigo)
2019-04-18 07:13:00作成線上版 結合HTC 重返榮耀
作者: cat5672 (尾行) 2019-04-18 07:37:00
我還以為官方大概只有藍圖之類的 原來有人做過這個了
之後法國那邊應該還會吵一陣子古蹟重建工作要用原始材料還是新材料最愛吵這個==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9-04-18 07:54:00那個3D 掃描是用雷射 不是雷達 談不上輻射吧其實不同時期的營運.維護單位應會各自掃瞄所需資料 像這次整修屋頂先把16座聖像撤了下來 在移動前肯定會先掃描一遍
作者:
dans (Go for the eye)
2019-04-18 08:13:00光建築系的寫論文就不知道反覆測量過幾次了,這種知名人文歷史建築不用擔心沒文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