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themostgood (傳說之痕)》 之銘言:
: 看諸葛亮兒子就很少人靠北他
其實諸葛瞻不是沒人靠杯,只是蜀地百姓跟滿朝文武都太愛戴孔明,
以至於愛屋及鳥非常寵諸葛瞻,
隨便有什麼好事都說是諸葛瞻的功勞,不愧是丞相之子云云,
朝中幾個老臣其實是看得出來的,不過也不好說什麼。
陳壽對諸葛瞻的評價是:
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
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
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孔明死時諸葛瞻才八歲,孔明死後隔年黃氏也死了,
根本來不及對他有什麼英才教育,
而諸葛瞻當官就直接是大臣,成長階段沒有苦過,
蜀國在孔明死後又20年沒有大型戰事,即使諸葛瞻有遺傳什麼才能也沒有機會歷練,
蜀國有名的戰將幾乎都是在最早期三分天下還沒定出來的時候就出來混的,
什麼後勤高手跟後來的棟樑也都是孔明北伐多年練出來的,
沒有戰鬥就養不出高手。
再加上諸葛瞻對姜維很有意見,估計諸葛瞻背著孔明之子的期望太重,
導致他把姜維這個以孔明繼承人自居的魏國降將視為眼中釘,
孔明一身藝業到頭來他只學到鞠躬盡瘁,最後在蜀亡時被鄧艾擊敗,
與兒子一起以身殉國。
: 推 gemboy: 印象諸葛亮時期百姓就有靠杯過打仗稅太重 靠諸葛亮聲望 04/21 22:22
: → gemboy: 把怨氣值壓下去 諸葛死姜維上 姜維沒那聲望就壓不下去 04/21 22:24
並沒有,
《三國志》:「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
就像上面說的,蜀地對孔明的愛戴到了溺愛其幼子的程度,
如果孔明課重稅是不可能的,而北伐期間孔明治蜀是國力日強,
每次北伐都是搶人搶糧充實國力回來(你以為他後面幾場真的志在打仗?)。
而且稅賦方面,魏的農民要上交一半作為稅賦,蜀只要交1/30,
這也就是為何每次孔明北伐魏國人會乖乖被他帶回蜀國,稅少啊。
: 推 gemboy: 是覺得以曹魏角度 東吳才是威脅 蜀漢??? 04/21 22:30
這更是無稽之談,
赤壁之後,東吳打曹魏就是防守有餘,進攻無能,
明明軍力資源是蜀的兩倍以上,但每次打起來有點難度就馬上撤退,
全天下都知道東吳是打假的,打個樣子而已。
對比孔明北伐對曹魏的傷害到了《晉書》寫上「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
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的程度,
雖然司馬懿對孔明北伐採消耗戰的打法,看《演義》的會說魏將笑司馬懿怕孔明,
但正史上被笑畏蜀如畏虎的是曹叡,孔明對魏的傷害是貨真價實的,
曹叡早期也是做得不錯,卻在孔明死後就放心到荒廢朝政,大興土木沉迷女色,
不得不說是孔明給的壓力太大導致,
結果曹叡36就死了,死後魏國幾乎完全是司馬家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