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reboot以及多刊物的大型連動在歐美漫畫是非常近代的產物。一般公認的第一個大
型reboot(DC的COIE)以及真正的大型連動(Marvel的秘密戰爭)彼此誕生的間隔只有兩年半
。所以要把密集reboot當成超級英雄漫畫的標誌我是不太能苟同,再怎麼樣說,這些商
業策略也是近三十年才被比較頻繁的拿出來使用。
而且需要注意到的一點是,即使是在reboot過兩次的DC那邊,整個故事並沒有真的完全洗
掉重來。這是很多人常常有的誤會。DC從來沒有真的靠著reboot把一切都重新開始。不信
的人大可自己去讀COIE就知道了。COIE裡頭,最後還是有殘存著保留多元宇宙
結構被改寫前的記憶的人物。如果這些reboot真的是把一切砍掉重來,那還保留著之
前故事中的人物存在就會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說法了。reboot的真正意義在於提供一個
漫畫人物的故事線可以被重新經營好迎取讀者偏好的機會,而這並沒有要求你一定要把過
去發生過的事情砍到跟渣一樣都不剩。在這個意義上,你可以說DC根本沒有重啟過
(Marvel亦然),只是世界偶爾會把多數的人事物的經歷洗掉重跑一次。
回文中有人提到美國的超級英雄漫畫更常使用的概念是平行宇宙,這個倒是沒有錯誤。但
對於單一IP來說,只要該IP被經營的夠久,這是遲早會發生的事情而已。不要說歐美,我
覺得既然大家都對於型月不斷把同樣的人物重新套模(降靈)拿出來用已經沒什麼意外了
,怎麼還會覺得已經持有這些人物版權超過半個世紀的Marvel和DC廣開平行宇宙的做法(
以及讀者也樂在其中)會很讓人意外......。去追求一個人物具有的諸多可能性本來就是
單一IP的社群發展到後來一定會有的狀況。不要說是ACG,即使是咆哮山莊、水滸傳這些
作品都會有各種品質參差不齊的續寫作了。然後,還有一點,就是美國目前並不是像很多
人說的一樣是百分之百遵循人物版權歸公司所有的規定。這個陋習已經在80年代被改寫過
一次了。雖然Marvel跟DC目前仍然是用這套規則,可是在黑馬以及IMAGE這些公司,作者
是可以要求保有作品智財權的。很多編劇的狀況都是一方面在Marvel與DC接案,另一方面
又在其他小公司創作能保有作品版權的書。在看到Alan Moore等人被DC陰過那麼多次以後
,新一代的作者們是不會笨笨的給公司當玩具的。
最後還是要說,歐美漫畫不等於超級英雄漫畫。日本漫畫的分鏡習慣也不是唯一一種有效
的分鏡美學。歐美的畫師與編劇們一直都很樂於開發各式各樣的分鏡可能性,想要看強調
動作的流暢與連貫的分鏡,甚至是偏向日系作法的作品都是找得到的。不信者可以去看看
古早年代大神Jack Kirby怎麼樣用3x3 panel畫打鬥動作的。與其去攻擊為什麼他們不注
重動作感或連續性,不如去思考為什麼動作感與連續性應該要是分鏡的必要條件。而且在
80年代以後,超級英雄以外的題材已經重回市場檯面了,每一年Eisner、安古蘭以及
Hugo獎上的熱門入圍者大都不是超級英雄漫畫。我不否認超級英雄在漫畫直銷市場的分布
上仍然比例偏高,但IMAGE以及其他小公司也早就站穩腳步推出各式各樣的多元題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