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ptoneta (台湾高山族自治区书记)》之銘言:
: 雙縫實驗本身能用不確定性原理解釋
: 但它的衍生實驗就有趣多了
: 我們在電子的路徑上放一個半透鏡
: 一半的電子會折射走A路徑 另一半會反射走B路徑
: 我們可以裝鏡子使A、B路徑最終會於C處
: 如果我們在C處有兩個非常厲害的攝影機
: 分別觀察A路徑與B路徑
: 這樣我們就可以知道電子是走哪一條路徑前往C處
: 假設我們在C處之前裝雙狹縫裝置
: 其中一個狹縫給A路徑 一個狹縫給B路徑
: 當電子通過後 就會產生干涉效應
: 所以當電子一走A路徑 尚未達C處時
: 我們趕快裝上雙狹縫裝置 就可以出現干涉效應
: 變成電子同時通過A路徑和B路徑了!!!
: 表示我們可以推翻因果律
: 後來發生的事可以影響之前的事情 Magic !!!
: 整個就很適合拿來當ACG的題材啊
這個應該是在說延遲選擇實驗的某個變種吧(?)
所謂的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大概就是
在單光子源前放一個半透鏡使單一顆光子各有50%的機率走A路徑與B路徑
兩條路線最後又在C點會合,各有一個探測器來讓我們知道光子的路徑是走哪一邊
但是如果在C點再加另一個半透鏡,調整兩個路徑間的光程差,
可以在其中一個探測器上產生破壞性干涉,完全接收不到光子
也就是放在後面的半透鏡會使單光子同時存在於兩條路線上並且互相干涉。
換個說法就是,
前面的光子還沒到達後面的透鏡就已經知道後面的透鏡存在,
並且因此而改變自己的行為,同時走兩條路線,
如果我們把透鏡拿掉,光子又會變回原本一次只通過其中一條路線的行為。
然後再更進一步,我們在光子通過第一個半透鏡之後,
即將到達C點時才加入第二個半透鏡,光子的行為仍然會因此改變,
按照古典觀念來說,光子已經走完了前面的路,
已經走過的路不該被後面插入的透鏡影響,
可是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表明,光子的歷史確實會被後面加入的半透鏡改變,
這個現象就被不少人解讀為:現在的行為可以改變過去。
當然也有人從其他角度解釋這種現象,
比如哥本哈根詮釋的實驗本身就是一個整體、交易詮釋的超前波等,
試圖來說明這樣的實驗結果其實並不違反因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