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想到一個案例
雖然這個案例的地點 不是一個封閉的荒島
而是一座已經有人定居的熱帶森林大島
李光輝(中村輝夫 Suniuo)
阿美族台籍日本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5%85%89%E8%BC%9D
有意思的是這一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但在孤島叢林中的中村輝夫全不知情,
靠著野外求生技能繼續躲藏。
他蓋了一間竹屋,以野果充飢,
或偷取農戶種植的農作為食;
後來,為避免被敵人發現,
便開始自己耕種,偶而也獵補野生動物進食。
他以鏡子反射陽光取火,並且掘坑堆置乾燥木柴以保存火苗,
就這樣渡過了31年魯賓遜漂流荒島般的生活。
1. 他有偷當地農戶的作物維生
2. 他不只有野外求生的能力,也會耕作
台灣東部和印尼島嶼的氣候生態,是很相似的吧?
所以在台灣阿美族時期的生活經驗,可以照搬到印尼島嶼......
耕作,耕地從那裡來呢?
經過刀耕火種的土地,和完全100%原生態森林也是有差距的
即使用火燒森林的方式 憑一個人很難開闢出新的可耕地吧?
某方面來說 他所在的島嶼已經被人類開發過的土地
荒野求生
如果存在真正的好荒野(果樹 水資源充沛),
那肯定在一萬年前到三四千年前,就吸引很多部落進駐...
(智人都能藉著獨木舟 擴散到南太平洋的小島)
原始的生態負荷不了過多的人口漁獵採集,
只好慢慢轉化成農耕畜牧的生活型態....
話雖然這麼說
能在南洋島嶼 憑著工具和技能在那裏活31年已經很不簡單了
他一生都耗在陌生島嶼 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