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obaylin (點子 PSN:cuteIDEA)
2019-08-06 23:26:05台中火車站,舊名台中驛,目前所見為大正6年完工之第二代車站,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
治時代車站,以其為中心的全新都市建設與經濟規劃,使台中以「小京都」的美麗進步城市
獨樹一格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76115449
台灣鐵路建設源於清代,光緒13年(1887)巡撫劉銘傳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向外招
商以台北大稻埕為起點建設鐵路,該路段同時也是全大清帝國第一條自製民用鐵路,原本預
畫一路鋪設至台南,卻因財政困難以及光緒20年(1894)甲午戰爭割讓台灣,僅完成往新竹
之路段便不得不中止;日本統治台灣後,由於清代鐵路造工不良、屢修屢壞、動線不佳等因
素決定全線停駛重造,因此今日所見之台灣鐵路與鄰近都市交通規劃,皆為承繼至「台灣總
督府交通局鐵道部」(今台鐵前身)幾乎從零開始打下的基礎
二十世紀初,就在北高兩市相繼通車後,明治38年(1905)台中驛完成,南北鐵路正式全線
貫通,閑院宮載仁親王自內地來台舉行「汽車(蒸汽火車)博覽會」與通車大典,並以台中
驛為中心進行全面性的「市區改正計畫」,其以清代未完成之「省城」為基礎,劃分出整齊
的棋盤式道路:舉凡郵便局、電話交換局、青果會社、倉庫會社出張所、三井物產、彰化銀
行、集賢館、醉月樓、中洲旅館……各式現代化功能建築比鄰而居,站前通(今台灣大道)
又可快速直達新高港(今台中港),加上綠川與柳川沿線美景,市容美觀同時兼顧機能,讓
台中取代彰化成為中部第一大城,並獲得「小京都」之美譽
目前台中驛已以「台中車站鐵道園區」的古蹟身分除役,其物流機能改由民國105年(2016
)完工的新站替代,也讓台中車站成為全台唯一「三代同堂」的台灣鐵道史見證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