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aptic (靜夜聖林彼岸花)》之銘言:
: 漫畫出版生死戰》台灣本土漫畫欠曝光度 業界人士寄望「跨界合作」開活路
: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42245
: 「其實從國外進漫畫,會比較方便、便宜,又有市場。」蓋亞文化總編輯李亞倫便從定價
: 指出,國外漫畫一定比較便宜,從日本拿版權,版稅只要8%,成本就是定價*發行本數*8%
: ,一般普普通通都是3000本,但台灣漫畫的成本,還要付作者稿費,從企劃到分鏡、完稿
: 、稿費、版稅等,每一階段都要自己來。
: 李亞倫說明,國外這些事都已經弄好了,進來台灣只要翻譯就好,但做台漫要從頭開始,
: 就連封面也要另外從頭設計,以一本180頁的台漫印2500本來說,成本就要50到60萬。
這個成本是不是怪怪的啊?
印2500本 成本就要50到60萬
平均一本成本200~240元?
隨便找了一本蓋亞的漫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8911
定價220,特價174
等於是賣一本賠一本,全賣完也不會回本
不知道是蓋亞文化總編輯口誤說錯還是記者筆誤?
: 台灣不缺平台,但作品為何沒人買?
: 「其實不缺平台,只是沒人去買。」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蘇微希則直言,現在漫畫其實都不
: 缺平台,甚至對很多圖文作家來說,臉書、Pixiv都是平台,能見度不高是真的,但要說
: 沒有露出平台,倒也未必。
: 但為何沒人想看或者買?蘇微希從創作端指出,這關係到作者認為自己的東西,是作品還
: 是商品?像電影有分得獎的藝術片,跟賣座的商業片,受眾完全不同,很多人都還沒去釐
: 清自己的定位。
: 蘇微希談到,大多數作者都在畫作品,這沒有好或不好,像藝術電影跟商業片都有自己的
: 空間,但台漫量體還不夠大,現在很多作者認真經營作品,也有一群讀者喜愛,但對於更
: 廣泛的大眾,台灣有沒有作者,可以做「爽」、純粹滿足娛樂的東西?
: 從商品角度來說,蘇微希認為,現在讀者胃口都被養到很刁,沒有80分以上的東西,是不
: 會買單的,產出者必須要借助團隊,但要思考的就是,創作者做好團隊合作的準備了嗎?
我覺得開拓動漫祭執行長說的滿有道理的
市面上台灣漫畫少部分品質足以跟日本優秀漫畫競爭,
但大部分都比較普通,不難看但也不會讓人著迷想一直看下去
現在好看的好玩的東西太多了,作品程度沒有80分以上真的不會想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