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漫獎10週年》漫畫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專訪英國漫畫學者保羅.葛拉菲特(Paul
Gravett)
https://reurl.cc/Qp6bM0
近年文化部大舉助挹漫畫產業,先成立台灣漫畫基地,並持續扶植台灣原創漫畫數位平台
,鼓勵更多有志之士,投身漫畫產業。今年(2019)適逢金漫獎10週年,活動更盛大舉行
,邀請多位國際漫畫策展人訪台,並舉辦多場商業交流會。其中,英國漫畫學者保羅.葛
拉菲特(Paul Gravett)是今年重量級外賓,作為漫畫策展人與評論家,他不但有國際影
響力,同時也十分關注台灣漫畫。Openbook閱讀誌特別邀請旅法漫畫家、Ulysse亂彈站長
林莉菁女士,與葛拉菲特在歐洲連線專訪,搭配葛拉菲特昨日抵台與會的照片,熱騰騰呈
現給台灣讀者。
曾為英國巴比肯藝文中心(Barbican Centre)策劃「Mangasia亞洲漫畫大展」的漫畫評
論家保羅.葛拉菲特(Paul Gravett),常年為英國多家媒體撰寫漫畫書評,著有數冊漫
畫研究專書,並經常應邀到世界各地分享他的漫畫研究成果。他的著作《日本漫畫60年》
2006年曾在台出版,繼去年出席金漫獎參與座談之後,今年他再度應邀訪台,以「未來漫
遊」為題,探討漫畫產業的未來展望。
問:請問您什麼時候開始看漫畫?當時看的是什麼樣的漫畫?是英國漫畫、美國漫畫,還
是歐洲漫畫?當時就能看到亞洲漫畫了嗎?童年時期, 家人贊成您看漫畫嗎?
葛拉菲特(以下簡稱葛):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閱讀漫畫與兒童繪本,我自己也會畫畫
與寫點東西。
1960年代時,我開始閱讀英國幽默週刊的漫畫,如《搞笑一族》(The Beano),這個漫
畫雜誌至今還繼續發行。電視也對我影響很大,我就是因為看了蝙蝠俠節目才認識美國漫
畫 ,也因為看了比利時漫畫家艾爾吉(Hergé)的《丁丁歷險記》卡通版,而認識了歐
洲漫畫 。我最早看到的是《丁丁月球冒險記》(Explorers on the Moon)的卡通。那時
候英國還沒有引進亞洲流行文化或電視節目,我記得當時觀賞的日本卡通主要是《海底小
遊俠》(Marine Boy)。
我運氣很好,父母支持我跟弟弟看漫畫,鼓勵我們追求自己感興趣或充滿熱情的事物。
問 : 童年時期,您的學校老師對漫畫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呢?如果他們當時對漫畫的觀感
不太好,現在是否比較正面多了呢?
葛:英國當時對漫畫還是有些偏見。1950年代,有人非常擔心漫畫會傷風敗俗,尤其是美
國漫畫書。後來英國國會議員與立法機關於1955年就此辯論,最後制訂了「有害兒童出版
品防制法 」。
某年暑假我參加夏季活動時,製作了一個專題研究報告,介紹漫畫的歷史、技巧與啟發性
,獲得班級獎。我選了一本書當獎品,書名是《漫畫:大眾媒體解析》(Comics:
Anatomy of a Mass Medium),這本書對我影響很大。我的老師們意識到,我的報告談到
了比他們原先認知的漫畫更嚴肅的東西。英國老師現在對漫畫的態度比較正面,有些人上
課會使用漫畫。
4609344.jpg
《漫畫:大眾媒體解析》
問:您曾撰寫日漫與亞洲漫畫研究專書,也策畫Mangasia亞洲漫畫大展,請問您何時開始
接觸到亞洲漫畫?哪些亞洲漫畫讓您印象深刻?
葛:1970年代,我開始在倫敦的日本書店購買一些厚重大本的日漫雜誌。我看不懂日文,
但這些日漫的圖像敘事方式非常有活力,也很清晰。當時我很喜歡的一部日漫作品是《天
才小釣手》(Fishing Crazy Sanpei),釣魚可以呈現得如此情感洋溢,令人興致勃勃,
對我而言,前所未見。
當時一些日本漫畫也推出英文版, 最有名的是中澤啓治的《赤腳阿元》(Barefoot Gen)
,這本自傳以他自己的廣島核爆倖存經驗為題,相當傑出。
問:您策展的Mangasia亞洲漫畫大展中,台灣漫畫部分除了當代創作者的作品外,您挑選
了《漫畫台灣年史》(前衛出版)中國島水馬所繪製的霧社事件專頁P已故作者艾雷迪
以六四為題的短篇漫畫〈生命之愛〉。為什麼想展出這類作品呢?
葛:您也知道,這項大展有一個顧問團,其中有二十幾位漫畫專家,而您即是台灣漫畫部
分的主要顧問,做出相當重要的貢獻。
台灣漫畫家如同所有優秀的漫畫家,能反映與回應他們身處時代的精神,這是我想透過
Mangasia大展傳達的意涵。漫畫可以讓人們對過去他人的經驗感同身受,包含他人的日常
生活與經歷的重要歷史事件。今年是天安門屠殺事件30周年紀念,有些以此為題的重要圖
像小說出版。
問:2018年,台灣知名漫畫家鄭問的回顧展在故宮舉行,有些藝壇人士不表贊同。今年夏
天,大英博物館舉辦日漫大展。請問是否多數英國博物館都能接受舉辦漫畫(comics)或
日漫展覽?大英博物館日漫大展是否是個特例呢?
葛:英國文學界比起美術界更能接受漫畫,也比較支持漫畫。而在許多國家,藝術圈人士
仍難以認可漫畫,無法將漫畫納入藝術之中。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理解漫畫,漫畫以前常被
排除在傳統藝術史之外,只有提到普普藝術時,漫畫才可能以影響普普藝術的某種普羅文
化形式被提起。還好世人對漫畫的態度逐漸有了變化, 這樣的情況明顯地在許多國家看
得到,無法忽視或是走回頭路。
我認為應該要在藝廊與博物館舉辦更多的漫畫展覽,舉例來說,德國萊茵蘭地區Brühl城
的Max Ernst博物館,目前正舉辦法國鬼才漫畫家墨必斯(Moebius)回顧展。荷蘭漫畫家
Joost Swarte則在鹿特丹舉行大型個展。
總有一天,人們會覺得納悶,漫畫這種藝術形式紮實又複雜,為什麼得花如此漫長的時間
,才能與其他藝術同樣獲得認可,平起平坐。
問:您去年來台參加金漫獎活動時,曾參觀台灣老漫畫收藏家的收藏品,您對這些台灣老
漫畫看法如何?
葛:許多國家的正統文化體制通常會忽略或輕視漫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通常就是某些藝
術家或收藏家為後人肩負起保存漫畫印刷品與原稿的事務。
紀厚博先生珍貴的漫畫收藏相當優質,可為貴國國立漫畫博物館館藏打下相當好的基礎。
在許多地方, 漫畫被看成是藝術遺產中重要的一環,也是當代創作力的展現,這樣的發
展相當正面。
問:您去年來台時,參與的金漫獎講座主題是圖像小說。請問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
)一詞是否在英國與歐洲已被大幅接受與使用?英國民眾在書店內找得到圖像小說區嗎?
有些出版社偏好使用「視覺文學」(graphic literature)或「紙上電影」(paper film
)指稱漫畫作品, 不用傳統的漫畫一詞。馳名國際的英國知名漫畫編劇Alan Moore則認
為,圖像小說一詞是為了行銷。您對這些詞彙的看法如何呢?
葛:韓國的傳統漫畫已被網路漫畫取代,而圖像小說這個用詞與形式,鼓勵了更廣大的群
眾接近與探索漫畫,免除了大眾對漫畫的預設立場或偏見。現在的漫畫不再只是期限短暫
的雜誌,而是彙整成一本完整的書籍,以印刷形式妥善保存,並觸及各式各樣的主題與風
格。
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新名字來稱呼漫畫這類媒體,我希望漫畫(comics)這個字會是多數
英語使用者稱呼它的方式。
問:台灣較少出現漫畫評論,英國新漫畫上市時,媒體上會刊登許多評論嗎?您認為評論
之於漫畫創作有何重要性?
葛:英國媒體向來相當關注漫畫作品的寫作面向。舉例來說,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每個月會以一整頁介紹當月份的圖像小說,《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也有圖像小說的書評,也有些網站與部落格的主題就是漫
畫。今年夏天,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一場規模相當龐大的日本漫畫展,引起英國媒體關切。
英語系知名作家如莎娣.史密斯(Zadie Smith)、米歇爾.法柏(Michel Faber)與菲
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等人也對漫畫與圖像小說表達讚美之意,這一切都讓更多
大眾得以認識漫畫。
問:法國與台灣政府提供漫畫工作者補助,請問英國政府是否提供漫畫從業人員相關協助
或補助?
葛:漫畫工作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心力,而出版社預支的版稅有時並不足以讓漫畫編劇與繪
者得以就此從事全職的漫畫工作。現在官方提供漫畫從業者的補助,是件好事,英國政府
的藝術委員會就提供這類補助。這樣一來,漫畫創作者就可以全心投入圖像小說創作。漫
畫媒體的創造性,已逐漸獲得全世界的認可。
問:您或許在法國安古蘭漫畫節時看到韓國的網路漫畫,您是否曾在英國或歐洲看過類似
作品?網路漫畫是漫畫界的未來之星嗎?
葛:沒錯,網路漫畫是漫畫的未來趨勢之一,但只是其中之一!韓國的網路漫畫現象相當
特殊,它們非常受歡迎,力量強大,幾乎快速且全面取代了早年的韓國漫畫。
問:日漫在法國與台灣市場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請問在英國狀況如何?相較而言,您是否
知道去年英國出版市場中,英國本地漫畫出版品的市場佔有率呢?
葛:很抱歉,我手邊沒有這些數據。日漫在英國的銷售與影響力無法跟法國與台灣相比,
它在英國漫畫市場佔有比例較小 ,不過在穩定成長中。我想,因為英國電視台從來沒有
放映太多日本卡通,所以日漫在英國發展比較緩慢。
今年有位英國漫畫家獲得日本國際漫畫競賽銅獎,這是第一次有英國人獲獎。大英博物館
的日漫展是個里程碑,參觀人數創下紀錄新高,超過18萬人 !其中許多參觀的民眾是首
次接觸日漫,藉由這項展覽才認識日漫。
問:您自己比較欣賞哪部英國漫畫作品?原因為何?
葛: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英國漫畫是《垂根帝國故事》(The Trigan Empire),它混合
了古羅馬帝國與科幻元素,有點奇特。另外還有《雷鳥神機隊》(Thunderbirds), 改
編自Gerry Anderson的偶戲節目。這兩部作品的繪者都功力高強,印刷品質也相當好。
英國有許多優秀的漫畫作品,我很難從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我或許可以推薦雷蒙.
布里斯(Raymond Briggs)的《當風吹來的時候》(When the Wind Blows),這部作品
可說是我自己最欣賞的一部。作者描繪一對老夫妻在遭遇核武攻擊後如何應對,相當動人
。布里斯於1982年創作這部漫畫,希望提醒世人關注解除核武的急迫性。
問:請推薦一些您覺得不錯的英國漫畫節活動 。
葛:英國有很多漫畫節,其中最棒的應該是以下三場活動:倫敦東區漫畫與藝術節(
ELCAF;East London Comic Arts Festival)、坎布里亞郡湖區南部Kendal城的「湖區國
際漫畫藝術節 」 (The Lakes International Comic Art Festival),以及約克夏郡
Harrogate城的「思考泡泡連續敘事藝術節」(Thought Bubble Sequential Art
Festival)。
問:您常受邀到世界各地參加漫畫活動,是否有哪些活動讓您印象深刻?原因為何?
葛:無論我參加的國際漫畫活動規模大小,我都相當能樂在其中,同時從中學習。尤其是
能夠跟同樣喜歡漫畫的人相遇,總是收穫良多。
我9月23日這個禮拜再次受邀參加台灣第10屆金漫獎活動,並將在國際座談會中以 「未來
漫畫」為題演講,令人相當驚喜。去年首次訪台,台灣漫畫的品質與能量讓人印象深刻。
今年我會前往高雄參觀熱帶季風漫畫雜誌展。
如果我只能選出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國際漫畫活動,我想就是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了。我
1984年第一次參加,此後再也沒有缺席過。這項活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來到此地,展
覽與講座內容都相當好。每年造訪安古蘭漫畫節, 每每讓我的信念更加堅定 : 漫畫媒體
有著無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