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orFukt (托爾)》之銘言:
: ※ 引述《dragon803 (好想去露營啊~)》之銘言:
: : https://i.imgur.com/K2zXv72.jpg
: : 居然又有中國從者來了,然後這次職階是外國人
: 靈基圖
: https://i.imgur.com/AfRydXS.jpg
: 寶具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oEb1TrmLDY
: 看不到任何楊貴妃的要素 他們是不是跟封神演義的一些角色搞錯了?
我也不知道下面這篇估狗到的是不是翻案農場文,
不過先假設為真,那日本人的楊貴妃形象就是瘦的吧。
────
同時代的杜甫要樸實得多,一首《麗人行》,
實打實地工筆描繪了貴妃的容貌: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葉垂鬢唇。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詩史」杜甫版本的楊貴妃,是個身材勻稱、不胖不瘦,而且有著細膩肌膚的美人兒。
白居易《長恨歌》寫作時安史之亂已過半個世紀,
他筆下的楊貴妃更多的像是文人心中的理想型女神:氣質嫵媚,
「回眸一笑百媚生」,眉毛修長氣色好,「芙蓉如面柳如眉」,
腰肢纖細體態嬌弱,「侍兒扶起嬌無力」,皮膚細膩,
「雪膚花貌參差是」。畢竟「太液芙蓉未央柳」,
有著「未央柳」一般細腰的楊貴妃,怎麼也是個纖細嬌弱的美人兒。
這樣一個纖弱或者勻稱體形的楊貴妃形象,
是怎麼一步步發福,變成肥美人了呢?
這要追溯到正史《舊唐書》裡對楊貴妃的批判態度,
它幾乎奠定了歷代文人抨擊楊貴妃的基調。
杜甫的《麗人行》和《哀江頭》算是把《舊唐書》的論調發揚光大,
女人禍國論成為主流敘事。
但一直等到五代和宋朝,特別是宋代,
文人們開始密集地描寫一個肥胖的楊貴妃,
並把肥貴妃的歷史形象就此固定下來。
五代人《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不少當時宮中瑣事和宮內外風情習俗,
是楊妃肥胖的最早文獻出處,其中稱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
「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貴妃不但胖,還愛出汗。
彼時,周昉作為曾經被唐德宗召見作畫的名家,他的美人圖已經深入人心;
直到今天,簪花仕女圖仍然是我們想像唐朝的經典符號。
周昉美人圖裡的貴妃雖然胖,但仍然是宮廷裡富貴優雅的大美人兒,
宋代的文人們卻把對楊貴妃作為紅顏禍水的批判,
投射在了畫作裡圓潤富貴的身形上。
簡而言之,楊貴妃是不是胖子,
命運主要取決於舊時文人們對楊貴妃的態度。如果是同情的態度,
那麼楊貴妃就是楊柳細腰的嬌弱美人;如果是批判態度,
楊貴妃就是在周昉美人圖基礎上被醜化的肥貴妃。
史家、文人和畫家就這樣共同參與,
構建了中國文化裡對楊貴妃作為胖美人的想像。
有趣的是,楊貴妃的故事很早就已經東傳到了日本和韓國。
因為並沒有受到中國史書女子禍國論的影響,
在東瀛的楊貴妃形象既沒有被妖魔化,也沒有發福成肥貴妃,
倒是在「物語」的文學敘事中,成了一個為愛而困擾的美麗女子。
日韓文學中的楊貴妃故事,主要是以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長恨歌傳》為底本,作
為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而非歷史事件展開創作的。日文文學裡的楊貴妃,是一個完全去政
治化的存在。而韓國文學中的楊貴妃,更是成為一種描述美女時的模式化標尺。
相比中國文人對楊貴妃的批判和毒舌,
日韓的傳統文人們都驚人地喜愛著楊貴妃。
白居易《長恨歌》的淒婉艷麗,竟無意中暗合了日本文學「物哀」的傳統,
因此衍生出無數創作。相思的糾結、分離的決絕、孤身的哀婉、
深愛的落寞,純愛系畫風在這個文化裡果然是一脈相承的。
文人們懷著異常的憐惜,甚至捨不得讓楊貴妃死掉。
相當多的作品比如《俊賴髓腦》《唐物語》和《今昔物語集》裡,
楊貴妃本就是仙人,死後只不過是回到了蓬萊仙境,
正符合蓬萊在日本的傳說。日本中世小說《太平記》裡面的楊貴妃,
則是天女化為露珠降在人世出生,有幾分像《竹取物語》的赫映姬的出生。
總之都是極盡美化之能事,
和中國筆記體裡楊貴妃或妖邪或淫亂的敘事呈現出鮮明的對比。
───
先不管到底是胖是瘦,又是天女、又是仙人、又是蓬萊仙境的,
就會覺得把她跟外星人(克蘇魯)結合在一起好像也沒什麼奇怪。
日本對楊貴妃的形象可能真的就這樣(?)
https://i.imgur.com/aCPcV8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