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曾經很日本的台灣

作者: vikk33 (陳V)   2020-03-27 11:22:19
現在這個出單行本了
還有包括這次爭論的評論
https://reurl.cc/9E56Vn
在〈美食漫畫的台灣,與台灣的美食漫畫〉文中,筆者曾經提過清水的《友繪的小梅屋記
事簿》,可能是繼1990年代沙朗、黃璁毅的《我是大廚師》之後,台灣少見的國產美食漫
畫。這部連載於《CCC創作集》、參考日治時期實際存在的料亭「梅屋敷」繪製而成的作
品,如今終於推出單行本第一卷,並加畫了48頁的番外篇〈明治‧東食堂回憶篇〉。
《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的主人翁,是日治大正時期台北第二高等女學校的二年級生友繪
,她同時也是台北知名料亭小梅屋的第三代,目標是成為如媽媽那樣熟練周到的「女將」
,但目前仍時常被奶奶數落「不成氣候」。
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友繪自告奮勇,接下學校園遊會飲食組的任務,負責與各店家接洽
,沒想到回家後卻被奶奶大聲斥責她先斬後奏。奶奶認為在人力吃緊和餐宴滿檔的情況下
,小梅屋沒有能力承辦這份工作,並可能砸了招牌。在母親的包容鼓勵之下,友繪決定與
舅舅一起瞞著奶奶,偷偷進行這項任務。
這樣的劇情設定有其巧妙之處:瞞著嚴厲的奶奶,偷偷進行不被允許的任務,當謊言被拆
穿時,勢必有家庭親情的張力,以及訓練下一代的用心良苦等橋段可以著墨。再者,藉由
接洽各店家來決定園遊會的餐飲,作者透過友繪舅舅的帶領,將1920年代台北的飲食概況
、商業氛圍具體描繪一番。因此友繪一行人接觸了榮町的日式甜點、辻利茶舖的角板山紅
茶,以及堪稱當時最高級的鐵道旅館的西餐等等,最後,也前進了大稻埕。
之所以需要前進本島人(台灣人)聚居的大稻埕,背後有現實的歷史因素。1922年台灣總
督府實施「日台共學」政策,因而故事中的校長與老師希望趁著園遊會展現共學氣氛,期
盼餐飲組也與本島店家洽談菜色,在園遊會上端出台灣料理。而這恐怕便是這部描繪大正
時代、女高校生、美食的浪漫作品中,最為「政治」的部分吧。
在連載期間,PTT的C_Chat版上曾針對這部作品是否「過度美化日本統治」引起爭執;此
外故事中的道子一角對於台灣料理的恐懼,並且迴避前往大稻埕飲食的舉止,或多或少也
令台灣讀者感到不快。然而若就主角為內地人(日本人)的這個設定而言,我認為漫畫倒
是忠實呈現了當時在台日人高校生對於台灣飲食和台灣人生活區域的狹隘成見,而這種狹
隘的視野,隨著文化衝擊與相互交流,實則一步步地瓦解、開放。
在本島人同學蓮芳的帶領下,友繪一行人鑽進大稻埕的巷弄廟口,品嘗了割包、茯苓糕,
連原本抱持排拒心態的道子,都驚訝於甜蜜清涼的愛玉口感,大讚好吃。爾後也因為友繪
等人曾經幫助過被排擠的蓮芳,而與其兄、擔任「醉仙樓」(事實上以「江山樓」為原型
)廚師的蓮生化敵為友,並獲得協助在園遊會上端出蟳丸、雞管、潤餅、炸芭蕉等美味台
灣料理,大獲好評。
當然,若要從比較嚴格的角度來論,也許限於篇幅或市場考量,作者對這段由成見到互融
的過程處理,顯得太過「河蟹」(和諧)了。而主角友繪及其同學們在形象、對話上的刻
畫,也過度天真甚至童騃化(分不清楚她們究竟是小學生、初中生或高校生),不免令人
覺得台、日之間矛盾的解決,恐怕還是過於簡易輕省。但無論如何,我認為作品中對於
1920年代在台日人的所思所想及其侷限之描繪,大抵還算是不失真。
從單行本第一卷來看,《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有著翔實的歷史考據、流暢的敘事與熟練
的分鏡,而內容所描繪的各式台、日料理,以及夾頁「小梅屋的料理時間」所提供的日治
時期台灣飲食知識,確實相當引人入勝,讀來令人飢腸轆轆,亟欲奔赴夜市廟口點份豐腴
雞捲或柔軟刈包來大飽口福。
然而,我認為這部作品較令人擔憂的,乃是往後的發展問題。許多長篇作品在首部曲時,
光是新鮮的世界觀及各種設定,便足以取代劇情發展,吸引讀者的目光。譬如《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在第一集,光是霍格華茲各學院與分類帽儀式、魔杖和飛天掃帚的種
類、魁地奇的規則等等,便占去相當篇幅,並使讀者閱讀得津津有味。
對比而言,《友繪的小梅屋記事簿》以大正時期台北第二高女的日人高校生視角出發,家
中並且是當時的知名料亭,政府又推動「日台共學」的教育政策,諸種設定即使對於當代
台灣讀者來說,也具有相當的新鮮感。然而日、台(內地人與本島人)之間的矛盾,在第
一卷中即已獲得圓滿解決;而透過舅舅與蓮芳的帶領,琳瑯滿目的和食、西餐、洋食及台
灣料理,也都已經在作品中大量呈現。那麼在利多出盡的情況下,作品在後續發展上還有
何可能?是否能夠端出更具張力的劇情?
在往後的故事中,這部漫畫究竟是要深入剖析料亭女將的修業(有許多深刻的「眉角」可
開發)?或專注於某些料理的探究、某項料理難題的解決?抑或刻劃小梅屋的人情親情?
甚至,日治下台灣歷史的波瀾?……身為讀者與評論者,或許就讓疑問擺置於此,並且持
續觀察下去吧。
※ 引述《hermis (火山菌病病人No.01221)》之銘言:
: 日治時代的台灣的確很日本沒錯,那時候的人穿的很日本
: https://imgur.com/Xzlkxa8.png
: 住得很日本
: https://imgur.com/PEQM2N9.png
: 學校制服也很日本
: https://imgur.com/6ecmJQ7.png
: https://imgur.com/Njq1m0N.png
: 不過吃的東西還是很台灣沒錯
: https://imgur.com/Tbf0KsT.png
: https://imgur.com/2VjCnfy.png
: 日治時代的台灣大概除了吃的以外,都很日本吧
: Omake
: https://imgur.com/Cuu3Q84
: 附上來源:
: https://reurl.cc/VadQWY
: 感覺現在這些幾乎都看不到了,嘖嘖…
作者: OlaOlaOlaOla (喔啦喔啦喔啦喔啦)   2020-03-27 11:31:00
只是針對最後一句回覆,這些菜都還有喔...在嘉義每一樣都還活的好好的。
作者: wl2340167 (HD)   2020-03-27 11:34:00
那個是引文
作者: scotttomlee (ほしのゆめみは俺の嫁!)   2020-03-27 11:36:00
其實看完後,比較像曾經很台灣的在台日本人(融入的意味
作者: LoveMakeLove (愛製造愛)   2020-03-27 11:37:00
1895—1945明治大正昭和
作者: f222051618 ( 珍 珠 奶 茶 )   2020-03-27 11:56:00
那幾句見識不足的評論網路戰戰就算了 覺得拿來當評論引文有點太大材小用
作者: belion (滅)   2020-03-27 11:57:00
科科
作者: fanrei (我不孤獨)   2020-03-27 12:38:00
宜蘭卜肉就是某種博多式天婦羅呀
作者: allanbrook (翔)   2020-03-27 12:47:00
那時候就是日本當然很日本吧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20-03-27 13:42:00
板啦
作者: abadjoke (asyourlife)   2020-03-27 14:07:00
作品本身的問題還不如當初轉載的文裡面一兩句的問題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