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olanco (polanco)
2020-04-17 11:00:21https://i.imgur.com/pEpWug0.jpg
看到這一格突然想到,那時候不可能有包子吧
以下資訊來自維基百科
漢朝時,由於磨已廣泛應用,蒸製的麵食也隨之流行於全中國各地,但當時統稱為「餅」、
「饅」、「曼頭」[1][2]、「蒸餅」[3]「籠餅」[4]、「饅頭」[5]、「蠻頭」,皆無餡。
唐代以後,饅頭變小,稱「玉柱」、「灌漿」[6]、「饅役」[7]、「瞞頭」[8]、「粳頭」[
9],亦為無餡。
此後,無論是有無餡心,均統稱饅頭。一直到北宋趙禎出生後,才出現包子這一稱呼,指的
就是有餡的饅頭[10]。而饅頭一詞本身則逐漸變成無餡製品的統稱。現在蘇南地區,仍將無
論是否含有內餡的饅頭統稱為饅頭,例如肉為餡的稱為「肉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