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122 (小黑球)》之銘言:
: 事實上 很難確切說"消費者喜歡甚麼"
: 就像食物一樣 雖然看著菜單會想像 但總是得"吃下去"才會知道自己喜歡甚麼
當然,要是一開始就知道消費者喜歡什麼,也就不用那麼辛苦了。而且消費者還會
吃膩想換口味,廚師得一直想出新菜色。但這不代表消費者的傾向完全是不可知的
,其實是有的。這就好像南部人喜歡吃甜的,高緯度國家的人喜歡吃重鹹。
比如說艦娘在日本能紅,因為日本有海軍文化。我看到對岸推出少前也不是很意外
,可能你們不知道對岸非常重視軍訓,對岸的電視節目打開來至少四分之一是軍事
節目,像莒光園地那種節目他們是天天在看,所以軍迷也很多。台灣雖然有義務役
,但你可能當完一年義務役或替代役,教召後就終生再跟軍隊無緣。
YT上有個叫芒果冰OL的頻道有介紹到一些對岸遊戲業的歷史文化,其中談到像
騰訊那類大公司藉由大數據發現消費者除了遊戲性外也很重視遊戲以外的功能和社
交性,一部分中國手遊可以打入日本市場,是因為日本手遊的社交系統不太發達剛
好填補了這塊市場需求。當然社交系統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原因,提這個只是方便讀
者管窺一些事實。
(日本在網遊和手遊這塊算是比較晚的,SEGA太前衛但還沒完成就退出主機戰場,
後來也是XBOX加入戰局後逼迫日本遊戲界加速發展網路,至於任天堂網路發展比友
廠慢十年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我用的是問句,其實是回答部分問題,台灣的廠商缺乏資源去培養和了解本土
消費者的文化習慣。台灣市場的文化習慣就是追逐外國產品。
如果什麼都要講台灣小和淺碟,那這串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另外想糾正一下,其實以前就討論過了,對岸遊戲業基本上政府不太支持和補助,
那邊養蠱出來純粹是市場多人多熱錢多而已。韓國才是國家扶持的代表。對岸也因
為審查太多壓力太大,像艦B那類的就乾脆直接主打海外市場了。
像中國動漫手遊也要換日皮,請日本聲優,連漢字發音都要用日本訓讀而不是中文
發音,要嘛洗產地假裝日貨,要嘛出口轉內銷,深怕消費者知道是中國手遊。對岸
也不是都騰訊網易,少前艦B的開發商都是小公司甚至同人起家。
如果台灣淺碟,那出口轉內銷就是一條路,也有很多台灣人到日本去發展。如果台
灣遊戲連假裝日本貨都裝不贏起步更晚的對岸,那就真的沒什麼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