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 HaRaSho: 教授上課google尼祿發現是個大奶金髮06/11 14:34
其實用Nero去搜尋結果是正常的。
https://i.imgur.com/tTgTCmB.png
但是當時那個教授大概是為了讓搜尋結果精確一點,所以加上了Claudius。
結果就變成這樣wwww
https://i.imgur.com/pQvWm3f.png
唯一不是UMU的那張也不是皇帝尼祿,
而是他的外曾祖父,同時也是祖父的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w
(論血緣是外曾祖父,但是因為被領養的關係,所以同時也是祖父)
這是因為Nero Claudius這稱呼幾乎是Fate特有的,
大概是因為extra的介面塞不下全名,所以才用個人名+氏族名來簡稱。
沿用到現在,就造成搜尋Nero Claudius幾乎只會出現Fate相關結果的模樣www
一般來說,要提到皇帝尼祿時用的稱呼就是尼祿 Nero。
這是因為羅馬人全名重複性很高,而且地位越高也越長,重複性更是越來越高。
所以用全名稱呼只會讓人更難以辨別。
舉個我之前寫過的例子: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
這是誰?
凱薩?
奧古斯都?
日耳曼尼庫斯?
答案是卡利古拉,幾乎把能撞的名字都撞了一次。
而人們也放棄用他的全名來稱呼他,而是改用綽號小軍靴卡利古拉。
再以尼祿來講,他出生時其實不叫尼祿,而是盧修斯.多米提烏斯.阿赫諾巴爾布斯。
當他的母親再嫁給皇帝克勞狄烏斯,並立他為繼承人後才改名為: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撒.德魯蘇斯.日耳曼尼庫斯
這個同樣撞了一堆名的姓名是這樣組成的:
尼祿
尼祿是他的個人名,Praenomen。
個人名類似我們認知中的「名字」,表示個人名稱。
但是羅馬人曾使用過的個人名非常少,翻遍古籍大概也只能找到不到40個。
經常使用的更是不到20個,而且家族中更是經常使用相同的個人名,所以辨別度很差w
而尼祿則不是傳統的個人名,而是將祖傳的家族名拉到個人名來使用。
例如上頭有提到的尼祿的(繼)祖父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
如果扣掉頭銜的部分,這祖孫檔名字其實是完全一樣的w
克勞狄烏斯
克勞狄烏斯是他的氏族名,Nomen。
氏族名類似我們認知中的「姓氏」,代表了這個人出生於什麼氏族。
氏族名用在男女上時會產生變化,例如克勞狄烏斯的女性型就是克勞蒂亞。
由於一般的羅馬女性沒有個人名,往往我們也都是以女性型的氏族名來稱呼她們。
凱撒
凱薩是他成為皇帝繼承人時所獲得的稱號,用以繼承奧古斯都的養父凱撒。
這也是羅馬儒略王朝皇帝繼承人的共通稱號。
德魯蘇斯
德魯蘇斯是家族名,Cognomen。
以前家族名是作為綽號使用,用來表示某些特徵或功績。
但是隨著人口增加,只用氏族名越來越難識別家族淵源,
所以家族名也開始作為世襲名稱使用。
例如凱撒其實就是一個家族名,有人認為其作為綽號的原意是「捲髮」。
而德魯蘇斯這個家族名則是繼承自母系血統的氏族名,
也就是奧古斯都之妻莉薇亞.德魯西拉,一般認為是用以彰顯母系血統同樣尊貴。
日耳曼尼庫斯
最後的是附加名,Agnomen。
附加名的出現是用於補足家族名被抹消的綽號、功勳等作用。
日耳曼尼庫斯這附加名本意為日耳曼的征服者,為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所獲得。
尼祿過繼給皇帝克勞迪烏斯時也繼承了此附加名。
而尼祿繼承正式帝位後,他的名字也才終於變成定案的: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
其實尼祿的例子是一個很混亂、不正統的羅馬命名例子。
坦白講我也不確定我這樣分是不是對的www
我們來看一個簡單一點,標準的羅馬三階命名的例子。
Lucius Artorius Castus
盧修斯.阿托利斯.卡斯圖斯
↑ ↑ ↑
個人名 氏族名 家族名
你看,這樣就很好懂了吧www
盧修斯.阿托利斯.卡斯圖斯又是誰呢?
他是一名西元二世紀時被派遣至不列顛的羅馬軍官,退役後則是在克羅埃西亞擔任地方官。
基於Artorius這個氏族名發音,有學者猜測他可能就是傳說中亞瑟王的原型。
至於Artorius這氏族的女性型現在應該也難不倒各位了吧?
沒錯,就是Artoria,阿爾托莉亞。www
推 e22823768: https://i.imgur.com/9pACD7u.jpg 06/11 14:40
說真的,雖然這部電影在香港上映時玩FATE梗玩很開心。
但要講讓人誤會歷史和傳說,這個亞瑟:王者之劍可是一點都不輸FATE啊ww
基本上這部只是導演找了一群自己喜歡的演員,然後把亞瑟王要素硬套上去而已。
莫德雷德在一開始就登場,但卻是個騎著大象的謎之巫師。
對戰的也不是亞瑟,而是亞瑟的爸爸烏瑟。
大反派伏提庚也被改成烏瑟的兄弟。
亞瑟是在妓院長大的孤兒這點很有趣,但是趣味也只到這裡了。
因為其他的角色都是導演亂套的www
舉例來講,
貝迪維爾只是個套著貝迪維爾名字的黑人,原典獨臂的外觀也沒弄出來。
最後分封圓桌騎士更是亂封一通,大概也只是導演隨便找名字去套。
還跑出一個東方面孔,名字也是和圓桌騎士完全沒關係的喬治。
而最誤導觀眾歷史觀的一幕出現在結尾。
面對時空錯亂,早了幾百年出來搗亂的維京人時。
這個「亞瑟王」竟然大言不慚的說出你們正在面對「英格蘭」之王。
https://youtu.be/k_iIqhsMyE8?t=98
不是啊,人家亞瑟王如果真的存在,那他可是帶領不列顛原住民抵抗入侵者的領袖。
而入侵的央格魯薩克遜人和他們的英格蘭就是當年亞瑟王的死敵。
結果這部電影竟然把亞瑟王搞成英格蘭之王,這完全本末倒置才會讓人誤會吧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