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南方發展都是後來的事
三國經濟發展, 也大多都是在講如何開發南方, 河南
作為最大國, 曹魏是GDP貢獻最大者 (如果三國有GDP的話)
開墾了最多荒地, 做了最多的水利工程, 並實現在糧食產出上
當然蜀吳也各有貢獻, 並有特色的高價值產物
比如蜀的蜀錦, 比如吳的綿絲
但在大規模糧食產出上還是不能跟中原比
而且各類手工業, 貿易, 中原和北方都有
也就是, 如果從曹操的角度來看
袁紹和官渡, 可能才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敵人, 和最重要的勝利
也可以看到他之後剩下的幾個重要議題;
. 經濟開發
. 外交邊防
. 最高權力 (皇帝)
. 零星地方判亂
而他本人對於劉孫的態度, 也已經不像面對其他軍閥一樣積極進攻
這局勢終究會是曹魏的天下, 只要把時間拉開, 終究會顯示在國力消長上
這點我認為並不是司馬懿的獨到, 而是後世並不會去強調曹操這樣的態度
然後把這個特色留給司馬懿, 讓司馬懿的人設更鮮明, 故事更有趣
當時的天下人應該心裡都是清楚這個牌局的
包括孔明的北伐, 還有孫吳反反覆覆態度
而曹操自己也是長期都留在鄴城, 封國首都定在鄴城
曹丕完成了最高權力的任務後, 也是選擇遷回洛陽
都不是靠南方的城市
也就是整個發展史上, 如果以曹魏角度來說
就是取得對袁紹的重要勝利
然後以北方還有中原為基礎
積極進行大規模開發充實國力
剩下的就是帝位, 還有跟劉孫的消耗戰
也就是取得最好的資源, 投資開發
並且持續擴大組織管理, 最後挑戰最高權力
(順便說明, 像夏侯惇這種人對領導者的重要性
以整個組織發展來說, 曹操一代, 搭配以夏侯惇為首的諸曹夏侯為創業班底
到了曹丕曹叡二代三代, 就陸續繁殖出諸曹夏侯的菁英二三代了
其他什麼五子, 對權力中心來說, 都是高級打手)
所以就整體當年的戰略角度而言
當年的得隴望蜀一問, 要是我是曹操
其實也真的沒有做積極進攻的必要
只要笑一笑展現風采就好
他那個時候的戰場, 可能是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