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12345x (到不了終點)》之銘言:
: 看別冊奧林匹克裡
: 村長說戰爭不會死人
: 現代日本阿公也說打仗跟現在不一樣
: 但是遇到斯巴達又怕跟他們打仗
: 這是怕打輸沒面子
: 還是只有跟斯巴達打架會死人
: 所以希臘人打仗是怎麼回事?
「不太會死人」而已,古希臘早期城邦時代很多小規模衝突。
那時因為希臘地區資源缺乏人口又很密集,很多城邦會趁夏末收成季節時跑到隔壁城邦的邊界搞掠奪性質的戰爭,主要是賺外快多搶些資源,這種衝突就真的是村鬥水準也基本不記入史書。
而波希戰爭之後,希臘人開始學會搞大聯合,雅典帝國誕生使得希臘本土的戰爭規模也逐步變大,那個時候要不死什麼人就不可能了。
希臘的戰鬥方式是重裝步兵列線方陣,這種戰法就是用青銅甲形成一面盾牆去把對面推到陣形崩潰,本質是利用擠壓來摧毀敵人的戰鬥能力。在推擠過程中雙方因為陣形完整通常是不太死人的,所有的傷亡多半是在被沖散之後的追擊階段,有時候被擊潰的一方重組之後反而會換追擊方因為追人而分散反糟暴打,這類先敗後勝的例子希臘戰鬥時常會有,因此雙方勝負的關鍵其實一直都是看誰隊形可以保持的夠久。
即使追擊階段能造成的傷害其實也很有限,能殺多少敵人是看軍隊中有多少騎兵和輕步兵,重步兵幾乎不能指望在這階段有多少斬獲。一個簡單的例子是雅典遠征西西里的時候,他們曾經在野戰中擊潰過敘拉古人,但因為缺乏騎兵他們無法擴大戰果結果大多數參戰的敘拉古人都逃跑了。
不過因為戰爭規模在城邦時代逐漸提升所以即使殺傷效率很糟的情況下參戰雙方仍然會損失慘重,在馬其頓崛起之前希臘曾爆發過好幾次超過萬人的會戰結果雙方的傷亡都超過千人,這種戰鬥對城邦就很傷筋錯骨,因為士兵全是城邦的菁英階級,這也是為什麼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希臘越來越依賴僱傭兵當作戰爭主力了。
有關這中間微妙的社會變化,為什麼連斯巴達和雅典這種大國最後都開始依賴傭兵,修昔底德和色諾芬都有詳盡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