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底下推文有人談到「異化」,來獻醜一下。
簡單而言,馬克思的異化意指:「在工業社會中,使人失去創造性的過程。」
抽象一點的說法:「個人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疏離』的一種過程。」
馬克思先生認為,人與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具有「創造」的潛質。
人類在創造過程中得到的「滿足感」,是推動個人持續創造與建立人性尊嚴的重要基礎。
有出社會工作過的人想必都有過「這工作沒有意義」的想法。
工作只是為了糊口,
與「創作」、「興趣」等等理念無關,
日復一日無止盡的機械化勞動。
時間久了,身心會進入「疏離」的狀態。
自己與自己的工作內容、過程、同事與自我感覺不再有「連結感」,
工作本身對自己也無任何意義存在。
異化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我以前曾經在包裝廠打工過,以自己為例去解釋四個層次。
(包裝廠可以說是最符合機械化生產的場所之一)
一、勞動者與「產品」之間的疏離:
工作內容就是把製造廠送來的零件組裝並且包裝、運上車。
工作內容與我個人的興趣理念無關,我會來打工只是想賺錢。
我就像個機器不斷重複一樣的行為,所以大概做個三天我就感覺到無聊且煩躁。
二、與「勞動過程」之間的疏離:
和上方類似,勞動目的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創造,而且產物也不屬於我。
在工作過程中就如同機器般重複著各種對自己毫無意義的過程。
三、與「同事」之間的疏離:
工業化社會當中,SOP可以說是保證大量獲利且降低成本的必要手段。
所以勞動者在工作時遵守的這套規範將限制勞動者的創造力,
而當每個人工作時都是如此,會發現整個工作場合只是不同的「機器」共處一室罷了。
這也意味著切斷「人性」的連結,勞動者之間只剩下漠然、機械的合作關係。
四、與「自身價值」的疏離:
在這種高度「去人性化」的環境下長期勞動,會使勞動者逐漸喪失「自我感受」的能力。
漸漸地不再有個人想法,成為資本主義獲利的工具。
所以才會有人建議,除了工作外要有個人興趣。
興趣是用來解放你被工作箝制的心靈,讓你能夠找回「自我認同」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