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618insight005/ 文|項貽斐
台灣鬼才漫畫家鄭問3年多前驟逝,粉絲惋惜驚嘆。為解開鄭問生平與作品如何超越時代
,紀錄片《千年一問》在半年後展開籌製,耗時2年多完成,除遠赴日本、香港、中國大
陸追尋鄭問迂迴前進的事業足跡,更結合2D、3D動畫,提供多重觀點。
導演王婉柔與資深攝影師韓允中事前先行規劃,拍攝時則打破框架,在器材與方法上不斷
嘗試,反映鄭問敢於革新、兼具細膩寫實與磅礴寫意的畫風。
「鄭問老師是2017年3月過世,我當時真的不認識他。」《千年一問》導演王婉柔坦言,
之前對漫畫家鄭問一無所知,是該片監製王師詢問她是否願意執導關於鄭問的紀錄片,才
上網搜尋。
以《阿鼻劍》開創武俠漫畫新紀元的鄭問,是台灣首位在日本講談社連載作品的漫畫家,
獲日本漫畫界譽為「亞洲至寶」。他的弟子、漫畫家鍾孟舜形容:他是畫圖的冒險家,一
直探索畫圖的各種可能,技法多變。90年代中期起,鄭問也設計電玩遊戲。雖畫風獨樹一
幟,他卻輾轉於台灣、日本、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地發展,不幸在58歲英年早逝。
「我對漫畫有興趣,但看了鄭問《東周英雄傳》就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不知道台灣有這位
漫畫家,用那麼好的筆法和漫畫形式呈現春秋戰國的故事?而且他畫戰爭場面,彷彿會聽
到刀劍、馬叫的聲音。」因王婉柔上一部紀錄片《擬音》以擬音師為題材,研究聲音,所
以希望透過鄭問,轉而探討視覺。
拍《擬音》時,王婉柔籌錢、執導、製片一手包,這回受邀拍《千年一問》有人負責資金
、有製片團隊、還有「調查研究組」專責資料搜集。無後顧之憂的她,決定請曾合作過《
無岸之河》的攝影師韓允中掌鏡。
韓允中拍過《好男好女》《雙瞳》等劇情片,也曾參與《奼紫嫣紅開遍》《我城》等人物
紀錄片,因經驗豐富,使用器材能視預算與導演要求,收放自如。他笑說,拍紀錄片多是
極簡中的極簡,《千年一問》配有燈光組,就紀錄片而言算奢華。但他會適時調整拍攝配
備,有時為追求視覺效果,也不惜放手一搏、勇於嘗新。
2018年4月,《千年一問》開拍就面臨壓力,因「鄭問故宮大展」6月舉行,必須在此之前
拍攝1、200幅原畫。「鄭老師原畫不是全平面的,很多是用很厚的顏料或塑膠袋、沙子等
奇怪素材,所以我先挑這類要透過攝影機才能表現特色的畫。」拍攝前,王婉柔與韓允中
去看原畫,「韓哥看完畫後說,『我想做到讓觀眾目不暇給』。」
「那次看鄭問原畫恍然大悟,原來一直以來漫畫的流行、改變、視覺的呈現,源頭都在眼
前。但這個震撼要怎麼呈現?」韓允中表示,「拍攝時導演打破威權,營造一起創作的氛
圍。」王婉柔補充,因為非常投入,大家都把自己跟鄭問之間的共鳴發揮出來,丟出各種
點子、變出各種拍法。
由於時間有限,王婉柔與韓允中會先想拍攝方法,提早準備道具,事先溝通,到了現場如
果激盪產生新的火花,再隨機應變。有時燈光組,也提供意想不到的妙招。
例如:將寶特瓶裝半瓶水,從背後打光,投射在鄭問與水有關的原畫,產生水波搖曳的光
影,搭配鏡頭運動,增加魔幻感;或拿枕頭拍出灰塵,經由光束看到畫作裡的光點與空中
飄動的微塵,相映成趣。還有一次燈光組靈機一動,從外面帶來2根樹枝綁在推軌上,當
軌道移動,畫作上樹枝的樹影也跟著遊走。
《千年一問》製作預算約1,800萬元,資金來自最初的天使投資人、文化部輔導金、和碩
集團董事長童子賢以及旗下藝碩文創與群眾募資等,攝製條件較一般台灣紀錄片完整,但
王婉柔與韓允中仍依情況調配資源,能伸、能收。拍攝原畫與還原鄭問繪畫技法時,用好
萊塢電影等級的RED攝影機,出機時至少有4個助理,以最高規格呈現細膩肌理。
紀錄片《無岸之河》《擬音》拍攝時傳主均在世,但執導《千年一問》時,鄭問已過世,
王婉柔也將此視為新挑戰。「因為鄭問不在了,眾人談論他的話與我們呈現的他,哪個是
真的?思考這個問題時,就冒出『鄭問看我們拍片』的另一種視角。」因此該片除了遍訪
鄭問親友、工作夥伴,還以2D動畫重現鄭問身影,穿梭全片。
在訪問部分,王婉柔指出,因傳主不在,所以不太會有臨時搶拍的意外狀況,訪談拍攝可
較從容。韓允中攝影時,也因沒急迫性,更能在光線、背景或整體呈現上,營造場景氛圍
。
2D動畫片段由鄭問的兒子鄭植羽當「演員」,扮演鄭問,先實拍再轉描為動畫與實景結合
。王婉柔說,鄭植羽的輪廓與鄭問相似,但比較瘦,拍攝時得頂老妝、裝假肚、記走位、
做表情,且穿戴的眼鏡、衣褲、鞋子、皮帶等,都是鄭問生前所使用,「在現場好像覺得
鄭老師也跟著我們一起拍攝。」
無論原畫、2D動畫或3D動畫,《千年一問》採類似劇情片的模式,按部就班規劃執行。其
中將鄭問描繪趙子龍騎馬救少主的畫作《長坂坡》,製作成3D動畫,更是全片重頭戲之一
。王婉柔說,由於這是鄭問最大幅的作品,且有弟子描述當年鄭問如何作畫,以及創作時
的照片,因此可透過剪接對照,以3D動畫完整表現。
為讓原是平面的畫作變為立體動態,3D動畫人員持續嘗試,拆解原畫基本元素,卻納悶畫
中趙子龍動作並不符合人體工學,甚至誇張某些肌肉。王婉柔解釋,大家在分析「趙子龍
為什麼抱著少主?騎馬的姿勢為何如此?馬匹何以停在半空中?」的時候,也一步步理解
作品,進而發現,鄭問凝聚了一個最有張力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