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第一部信史:希羅多德《歷史》,
就是以弱國戰勝強權為其著作的終點,也就是波斯─希臘戰爭
希臘諸城邦戰勝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其勝利的光輝可說是西方文明崛起的起點
當時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也是歷史上第一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埃及、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
埃及、兩河、印度三大古文明的領域都在波斯的統治下
這三處更是遠東的重要糧食產地,可以推想當代的波斯帝國有多麼強大
嚴格來說整個古希臘在亞歷山大統一以前,其實連「國家」都稱不上
而是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邦,彼此征服吞併,或是合縱連橫
遍布整個環愛琴海地區的希臘城邦,主要可以分成兩部分:
希臘半島與愛琴海東岸的小亞細亞地區(又稱伊奧尼亞),
而後者在波希戰爭前,早已為波斯所征服
和波斯相比,希臘諸城邦的總領土面積簡直不值一提
由於地形破碎,希臘的可耕地相當有限,地理因素也限制了政治的統一
但反過來說,希臘半島崎嶇的地形與海岸,
提供了優良的港口,促成商業貿易與海權發展的有利條件
形成防禦上的天然優勢,對波斯軍在溫泉關的戰鬥產生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戰鬥以外,也對波斯軍施加了枷鎖,波斯大軍的後勤補給難以通過希臘半島的崎嶇地形
而非得通過愛琴海上的海運實施,這樣的弱點提供了希臘聯合海軍反擊的機會
西元前490年,波斯出兵攻擊希臘半島,
打算好好教訓一下「挑釁」他們波斯帝國的雅典人
其實雅典對波斯的作為,用「挑釁」一詞還不足以形容
如果只是宣稱「我們雅典是自由的希臘人,我們是主權獨立的城邦」
就算是自認為萬王之王的波斯皇帝,可能也沒有大義名分出兵征討
但雅典與另一個城邦埃雷特里亞確實曾派出船隻支援伊奧尼亞的叛亂
對波斯皇帝來說,收復自古以來(?)就是波斯神聖不可分割領土的伊奧尼亞還不夠,
希臘半島的「化外之民」竟敢在偉大波斯帝國的後院放火,是可忍孰不可忍
伊奧尼亞城邦的起義,代表著希臘與波斯文明在政治、經濟,以及價值觀的衝突
以此為導火線,拉開了波斯帝國與希臘文明間上百年的爭鬥
馬拉松戰役是兩方爭鬥的第一個高潮,戰役發生當下
雅典的民主政體當中,也存在著親波斯的主和派,可說是現代的投降主義者
暗地裡擁戴著獨裁的舊統治者,希望舊政權在波斯的威脅下得以復辟
(這個劇情怎麼有點熟悉,我沒有在針對某些人喔?)
所以雅典的主戰派有著雙重威脅,外在的波斯遠征軍,以及雅典內部的投降派
而儘管宿敵斯巴達答應派出援軍,卻因為祭典而推遲出征日期
不過幾個因素仍對雅典有利: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的目標有限,
他只打算派出較小的部隊敉平雅典與埃雷特里亞,尚未有征服全希臘的企圖
雅典軍的長矛與裝甲相較波斯軍也更為優越
在馬拉松平原上,雖然不及斯巴達將士勇猛,依舊訓練有素的雅典軍
擺出的戰鬥陣型意外形成對波斯軍的兩翼夾擊態勢,掌握住這次機會
雅典贏得了西方對東方的首次決定性勝利,戰鬥結束後
雅典軍行動迅速的回防雅典城,使遲疑不決的反對派無法展開行動奪取政權
也令另一支攻破埃雷特里亞的波斯軍失去輕鬆攻破雅典城的機會
由於預期繼續作戰將會得不償失,遠遠超出大流士當初「教訓」希臘人的目的
於是波斯軍撤出希臘半島,第一次波希戰爭因此由雅典贏得勝利
馬拉松戰役的勝利,使雅典一時沉溺在短暫的光輝中,甚至以為波斯的威脅已解除
但在地米斯托克利的鼓吹下,雅典透過征服埃伊納島的過程,建立起希臘最強大的海軍
十年後,繼任大流士的新波斯王薛西斯一世帶領著比上次強大許多的波斯軍捲土重來
意圖洗刷其父麾下軍隊兵敗馬拉松的恥辱,龐大的海陸軍浩浩蕩蕩邁向希臘半島
這樣的重大威脅也刺激多數的希臘城邦團結合作,雅典、斯巴達、科林斯放下宿怨
組成前所未有的希臘聯軍,準備和波斯人決一死戰
擅長陸戰的斯巴達,其國王列奧尼達一世帶領希臘聯軍六千餘人,
在地形艱險的溫泉關阻擋波斯的數萬大軍,而展開了流傳千古的英勇戰役
現代影視作品:由漫畫《300》改編的電影《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中(有ACG點了!)
列奧尼達不畏懼波斯強權的威脅,用行動反駁波斯使者批評他「瘋狂」的遺言
This is Spart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踹)
溫泉關戰役最後以波斯人的勝利告終,
不過善用地形優勢,勇猛無比的斯巴達軍隊,
率領希臘聯軍阻擋了波斯大軍三日,殺傷波斯軍超過兩萬人
列奧尼達領斯巴達300名軍士斷後,戰鬥中列奧尼達本人在內的300壯士全數陣亡
但成功掩護希臘軍主力撤退,也為雅典人撤出雅典城爭取寶貴時間
波斯軍突破溫泉關後,佔領希臘半島的中部,直逼雅典城
可是雅典居民已經在地米斯托克利率領下,放棄雅典城,退往海上
波斯只能焚毀雅典而無法殲滅其城邦的有生之力量
雅典與地米斯托克利下定決心將命運寄託在近年建立的海軍上
薩拉米斯海戰中,雅典率領的希臘聯合海軍,以計謀誘使波斯海軍深入薩拉米斯灣
狹窄的水域抵銷了波斯海軍的數量優勢,使輕巧敏捷的希臘海軍得以大破對手
依靠著海權的勝利,陸權遠不及波斯的希臘扳回了形勢,
在失去海上優勢以後,波斯陸軍的龐大人數反而成為後勤的嚴重負擔
於是薛西斯與波斯大軍撤回亞洲,不過依舊保留部分軍隊繼續作戰
儘管波斯軍往後一年繼續在希臘半島上行動,
不過其在普拉提亞戰役與米卡勒戰役的失敗,為第二次波希戰爭的高潮畫下句點
對波斯的光榮勝利,令希臘發揚的文明成為西方世界的基礎
即使波斯與希臘往後仍持續進行長達百餘年的對抗
但在第二次波希戰爭中獲勝的希臘城邦已逐漸對波斯取得上風
希臘城邦轉守為攻,促使小亞細亞的城邦擺脫波斯而獨立
成為愛琴海霸主的雅典,以及希臘半島最強大陸權的斯巴達
將在往後數十年間為爭奪希臘霸權而戰鬥
這也成為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的題材
希臘與波斯的對抗關係,則是在第二次波希戰爭的150年後
由充滿著英雄主義,青年才俊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所終結
身為馬其頓偉大軍事領袖腓力二世的繼承者,以及希臘三賢哲之一亞里斯多德的學生
亞歷山大象徵著希臘文明登峰造極的英雄人物,
以其對波斯的偉大征服,將希臘文化傳播至前人未曾預想到的境界
在希臘文明與波斯對抗的初期階段,希臘城邦看似無法對抗強大的專制帝國
但是希臘城邦活用地理優勢,發展海權以對抗陸權,
以其城邦的自由與民主制度(雅典)、文明傳統(斯巴達)激發公民的抵抗意志
也依各城邦的專長安排戰鬥部署,得以在溫泉關與薩拉米斯重挫波斯軍,贏得決定性勝利
儘管雅典、斯巴達等城邦,都無法單獨與波斯強權抗衡
但這些城邦都知道投降不是保全他們的城市與家庭的最佳方法
只有英勇作戰,才有機會在依靠機運、智慧以及地理優勢贏得勝利。
沒有人能夠保證勝利者會對投降的失敗者做出何種的處置,
最起碼挺身而戰,還有機會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不是白白將自己的未來交到敵人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