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merson158 (紅豆 X 八嘎 X 烏魯賽)》之銘言:
: 時值
: 劉備逃離新野 襄陽被拒 當陽戰敗 逃難江夏
: 曹操下一步看來就是劍指江東,柴桑上下人心惶惶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dwr6gYeDY
: 三国志 18 孔明大論陣 舌戦をもって呉を説得す 赤壁の戦い
: 這麼有意思的大事件"十年村夫舌戰群儒" 當然不會讓各ACGN作品錯過
: 尤其《火鳳燎原》改得更好玩,是影射群儒反過來遊說諸葛亮加入江東...
: 請問,
: 諸葛亮的遊說,佔碧眼小兒決定出戰曹操,有多少%影響呢?
: 孫權那一刀要是沒砍掉桌角,會很尷尬嗎?
: 利機電跟連電跟玲玲武陵 買哪知比較划算呢?
三國志中吳書、蜀書兩國史書各欲稱美本國之人,
吳書主張抗曹之計出自魯肅,而蜀書主張抗曹之計出自諸葛亮,
裴松之就提出這是三國志互相矛盾之處:
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旣宿服仰備,又覩亮奇雅,甚敬重之
,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臣松之案:劉備與權併力,共拒中國,皆肅之本謀。又語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則亮
已亟聞肅言矣。而蜀書亮傳云:「亮以連橫之略說權,權乃大喜。」如似此計始出於亮。
若二國史官,各記所聞,競欲稱揚本國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書,同出一人,而舛互若
此,非載述之體也。
勉強要分的話,從三國志的記載,可以說諸葛亮的遊說佔50%吧。
還要注意的一點是,從曹魏的角度來看,跟蜀書相同,
同樣是認為赤壁之戰是跟劉備打的,孫權沒有劉備的話是沒有那個能力獨自抗曹。
現代人受演義的影響,反而不是在誇大諸葛亮的影響力上,
而是因為受到演義的影響,而忽略了劉備軍的實力,同時也忽略魯肅始建抗曹之計。
僅僅看到周瑜和孫權,上一篇的推文好幾個有這個毛病。
魏書 武帝紀:
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
魏書 程昱傳:
論者以為孫權必殺備,昱料之曰:「孫權新在位,未為海內所憚。曹公無敵於天下,初舉
荊州,威震江表,權雖有謀,不能獨當也。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權必資
之以禦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
吳國最先建立抗曹之計的是魯肅,周瑜傳掠魯肅之美,裴松之也有特別說明:
臣松之以為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于時周瑜使鄱陽,肅勸權呼瑜,瑜使鄱陽還,但與肅
闇同,故能共成大勳。本傳直云,權延見羣下,問以計策,瑜擺衆人之議,獨言抗拒之計
,了不云肅先有謀,殆為攘肅之善也。
諸葛亮遊說的功力再強,終究也不可能憑空說服孫權,
諸葛亮是從非常有現實味的角度去說明孫權需要劉備來帶兵抗曹,而說服孫權的。
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衆,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
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
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衆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
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
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
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彊,
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