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nami56 (I 佛 U)》之銘言:
: 推文沒人提到羅森
: 我還以為他蠻有名的
: 羅森的作品曾經讓我學生時代很感動過
: 風姿、阿里布達、朱顏血...
: 然後近幾年作品都在爛尾
: 戰器至尊、碎星物語...
: 講好聽一點就越寫越普
: 講難聽就是很難看
: 諷刺時事詼諧黑色幽默的點都沒了
: 以前的配角被說篇幅太長
: 每個都描述的很詳細像是活生生有血有肉
: 現在人物塑造很粗糙沒印象又無感
: 一堆龍套角佔篇幅在那邊無限流刷等
: 只能說台灣市場真的太小
: 養不起作者跟出版社的樣子
: 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口味寫出來的東西
中文的創作市場在台灣站不住腳,出版大衰退這個時代背景是個問題
同樣在衰退,人口基數大的對岸影響可能比較沒那麼嚴重,人口基數小的台灣就很嚴重了
台灣市場小這個就宿命,現在少子化繼續摧殘下去,有閱讀習慣的人口只會越來越少
尤其是實體書市場更不用說,因為實體書占空間,但台灣的地價房價居高不下,就算
硬要買也買不到大空間儲存書籍,實體書被淘汰是必然的。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至於出版社本身不努力作者只能靠自己這類的就算了
寫作本來就不是甚麼靠兼職就能寫出高品質好作品的,要有錢有閒才有辦,當然少數
天才特例可能可以無視這種限制,但天才總是孤獨的,寫出好作品也要有人推才能賣
出去,這個就無法期待出版社。
結果就是,作者甚麼都得靠自己,寫小說靠自己,經營社群靠自己,宣傳靠自己。出
版社頂多是提供一個出版平台,協助你出書,但後續怎麼推出版社能給的幫助不大。
現在已經不是看出版社買書的時代了,出版社的品牌效應是打不出來的,要打品牌效
應只能靠作者自己,出版社能幫甚麼忙?大環境都這樣,出版社都自身難保了啊。
空間的問題我是覺得電子書能解決,bookwalker繼續發展下去應該是能保住一小塊市
場。培養市場的問題就沒辦法了,新人作者個人的能量太小,無法引起太多注意,出
版社包袱太多,沒甚麼錢去帶領風潮。
所以把目光往對岸看去很正常,真的很正常,至少對岸的人口基數夠大。
只要能無視政治問題,在對岸好好經營,金流上也拿得到錢,說不定是一條出路。
至於台灣的情況,我是蠻悲觀的,至少到現在為止我接收到的情報,都沒有辦法得到
一個「在台灣當全職小說家能夠求得一份溫飽」的結論。
當然就算這麼說也沒用,出版衰退是必然的,數位閱讀才是未來趨勢,在數位閱讀轉
型成功,讓多數人養成數位閱讀習慣以前,不管要發展啥都是空話。
至於轉型途中會犧牲掉多少作家,會流失多少讀者,那就不知道了。
我現在是多少有在計劃要推數位出版跟獨立出版,做小眾市場,走粉絲經營
但這條路也不好走,因為很多人都是寫小說就沒時間了還經營,是要經營甚麼
但你不經營真的走不下去,沒人氣的作者連求個讚都是奢求,更何況是請人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