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介在ACG圈泡得久了點的阿宅,
也曾經自認是個以在台灣推廣卡漫藝術為己任的人,
看到這個標題,其實心情很複雜。
因為情感上,個人跟曾在CCC刊載作品的幾位漫畫家有交情,
但在理智上,CCC對台灣的重要性,
其實並沒有超過提供一個平台讓台灣漫畫家盡情創作的範圍。
台灣漫畫是因為CCC有了百花齊放的機會,但CCC對整體台灣漫畫的市場,
嗯,助益有,但有限。
實際上,以我個人的觀點,台灣漫畫可能在近幾年,題材上是真的台了,
但台灣漫畫的市場在這幾年,其實可能比大家想像的都還要慘烈。
對,我沒說錯,是「慘烈」。
而且不是只有漫畫在慘烈。
在上一次大家又照慣例談到台灣漫畫有困境又要如何突破時,
這則新聞裡頭引用的出版業銷售額統計數據吸引了我。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42245
於是我試著把2005年到2020年的數據調了出來,畫了個圖表,
把我自己嚇了一跳:
https://i.imgur.com/umvMkQE.png
在2012年以前,雖然也是每隔一陣子就會討論台灣漫畫有困境又要如何突破,
但財政部統計的整體紙本書籍銷售金額大致上是緩慢成長的。
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台灣書市也不過衰退3%。
但一到2013年,台灣書市一年萎縮25%;三年後的2016年,萎縮近50%。
三年書市萎縮近50%是什麼概念?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整個市場大餅突然剩下一半,書之國的GDP三年-50%的概念。
而且2016年以後,即使政府在各種層面上撒下補助,萎縮的50%似乎就回不去了。
(當然有人會說,這個紙本書籍的銷售金額其實是被蓬勃發展的電子書取代掉了。
嗯,根據同一份財政部的統計,
2013-2020的電子書年度銷售金額從1.05億到6.79億,是多了5.74億,
單看成長率超過6倍,確實夠蓬勃;
但同一時間紙本書的銷售金額,是衰退了86.3億)
整體書市慘烈如此,台灣漫畫也很難脫離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2013-2016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
讓出版產業有這麼大的衝擊呢?
......我的完整結論應該會觸犯板規,所以只講不觸犯板規的部分。
那就是在2013-2016這幾年發生的一些社會大事,
確實讓我們社會的主流思維發生了典範轉移,真的台灣本土化了;
但也讓我們的出版產業整個往利基市場傾斜,
以我個人的觀察,
題材上感覺不夠台灣本土的書籍(翻譯書籍除外),變得不太好看到,
而感覺上台灣本土度夠的書籍,也只能分食只剩下一半的市場大餅,
如果沒有補助,整個產業要自力營生確實會面對困境。
一但補助來源不穩,就會出現像CCC的情況。
這就是我一開始的觀點,台灣漫畫確實在近幾年,題材上是真的台了,
但台灣漫畫的市場在這幾年,真的比大家想像的都還要慘烈。
在包含台漫在內的整體書市縮水50%,
而且典範轉移之後的主流思維,似乎對台灣本土以外的元素有比較強排他性的情況下,
雖然上一次大家對台灣漫畫的困境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之一,是「跨界合作」,
但我不太認為一個排他性較強的思維,會有「跨界(同溫層)合作」的動機。
當然,在整個ACG是以日本為宗的環境下,日本市場會是一個很好的跨界合作方向,
但台灣漫畫作品要跨到那邊去,其實還是有很多方面要去突破的。
回到CCC,其實還是希望這個平台能夠長長久久,
但我個人還是期待創作者能敞開心胸,吸納台灣本土以外的多元文化元素,
重拾我們本來有的中華文化底蘊,畫出可以讓更多人掏新台幣出來下架的台漫。
現在的我,大概只敢這樣期盼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