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skemm (K.K.)》之銘言:
: 這則新聞裡頭引用的出版業銷售額統計數據吸引了我。
: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42245
: 於是我試著把2005年到2020年的數據調了出來,畫了個圖表,
: 把我自己嚇了一跳:
: https://i.imgur.com/umvMkQE.png
: 在2012年以前,雖然也是每隔一陣子就會討論台灣漫畫有困境又要如何突破,
: 但財政部統計的整體紙本書籍銷售金額大致上是緩慢成長的。
: 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台灣書市也不過衰退3%。
: 但一到2013年,台灣書市一年萎縮25%;三年後的2016年,萎縮近50%。
: 三年書市萎縮近50%是什麼概念?
: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整個市場大餅突然剩下一半,書之國的GDP三年-50%的概念。
: 而且2016年以後,即使政府在各種層面上撒下補助,萎縮的50%似乎就回不去了。
: (當然有人會說,這個紙本書籍的銷售金額其實是被蓬勃發展的電子書取代掉了。
: 嗯,根據同一份財政部的統計,
: 2013-2020的電子書年度銷售金額從1.05億到6.79億,是多了5.74億,
: 單看成長率超過6倍,確實夠蓬勃;
: 但同一時間紙本書的銷售金額,是衰退了86.3億)
: 整體書市慘烈如此,台灣漫畫也很難脫離趨勢。
: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2013-2016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
: 讓出版產業有這麼大的衝擊呢?
本質上,漫畫、小說等等ACG是屬於娛樂的一環
很多人有一種誤解或是錯覺認為台灣的漫畫、小說等等ACG產業的對手是
來自其它國家,諸如日本、中國、美國等等地方的ACG
是的,這些是主要的對手沒錯,但不是全部的對手
整個ACG也同樣在面對其它娛樂產業的競爭
畢境,人一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時
扣掉工作睡覺吃飯等等,剩下的才是用在這方面的時間
全部的娛樂產業都在競爭所有受眾的「時間」
講極端一點,即便不是ACG
比如各類運動衍生的各種休閒,足球、網球、籃球等等,也是競爭對手
我常常在想,某些藝人要鄙視或是塑造ACG是不入流的這種印象不是沒有道理的
畢境…彼此是競爭對手,用力黑對方也是在情理之中
如果大家都去二次元,三次元的他們哪有飯吃呢?
2013~2016出了什麼事
當然是娛樂的方式又變多了
而且是在短時間內突然暴增
網路越來越快,各種實況、youtuber、netflix等等
2013年什麼 youtuber、netflx 等等哪有現在的光景
這些娛樂都在吃整體受眾花在書本上面的「時間」
何況,書這個東西看起來是沒辦法再有什麼進步了
最多就是字型、排版,色彩做一些花樣
或是在電子書上可以有一些花哨的功能
但是書要面對的主要對手們可是有聲音、有動畫甚至還能即時互動的新興娛樂
稍微離題一下
我甚至覺得,書這種東西可能有一天會消失掉
哪怕是教科書也是
畢境,影音比文字傳遞訊息更快更有效率
也更容易勾起學習的興趣
試想有一天,當學校在教授數學或是物理這種傳統上無聊的科目
是用 AR 或 VR 跑生動的模型
再搭配 AI 生成客製化每個小朋友喜歡的卡通角色之類的當老師並能即時問答
用遊戲的方式誘導學生去做練習
這種教學,比教科書加習題本好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