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推太多所以回一篇,
三國志對木牛的記載,我們略去結構部份的敘述。
木牛者(中略),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
一歲糧是一個人一年的米糧,
我們假設一個士兵一餐兩碗飯(一杯米=180g),
一天兩餐就是131公斤的米,
所以一台木牛可以載131公斤的米。
換成賣場大包12公斤的米就是11包,
其實裝載的體積是還好,沒有很誇張,
也還在一般可理解的手推車載重範圍內
(一般推車其實就能載重300公斤,不過是四輪就是)。
至於行進速度,漢代一里約415公尺,
所以20里是8.3公里,古代步兵全武裝行進速度大概一天16到20公里(平地),
負重一天8.3公里應該算是帶大量物資的正常速度,
因此重點其實在於「人不大勞」跟能走蜀道山路上。
考慮到當時的量產技術能力,
一個要量產幾千台來運糧的東西不可能做的非常複雜讓工匠難以製作,
所以撇除像牛舌手煞車這種小型組件外,
其餘的部件我認為不是什麼很超前時代的東西,
但又要保證山路省力,我覺得是設計成像這樣的輪子:
https://i.imgur.com/rD6I63U.jpg
這種輪子連樓梯都能走,山路應該不在話下,
只是走山路可能不能兩邊設置輪子,應該是獨輪車,
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當時的木工能不能做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牛角跟四足,
牛角部分宋代有說法是車前裝利器,遇到劫糧可以充當戰車或建立防禦據點,
四足就想成獨輪車避免靜止時傾倒的角腳柱即可。
作者:
hermis (火山菌病病人No.01221)
2021-03-22 12:54:00秦嶺山路當時好像大多是單行道的樣子,應該都是一批來回
作者:
marktak (天祁)
2021-03-22 13:01:00要扛幾樓?
作者:
Yanrei (大å°å§è¬æ²ï¼)
2021-03-22 13:02:00一歲糧要扛幾樓
作者:
sumarai (Pawn)
2021-03-22 13:02:00中國人真會吹牛逼
司馬懿的工匠複製了木牛流馬 卻把機關也複製進去諷刺時下工程師只會對code copy-paste 而不了解內涵
這單純是度量衡不同而已,現代對岸講一里(非公里)其實也就500公尺。
作者:
Yanrei (大å°å§è¬æ²ï¼)
2021-03-22 13:09:00這讓我想到隔壁棚翠大大的扛麥子不換肩
作者:
bear26 (熊二六)
2021-03-22 13:10:00人家一斤500g 講體重都講我一百斤這樣
對岸這還是改過的,以前跟台斤一樣是600g,後來中共要讓單位好計就規定一律算公制單位一半XDD。跟簡體字政策一樣,其實都是覺得老百姓很笨學不會就自以為簡化後可以幫助學習速度。不過根本不是簡不簡化問題,是教育普及程度差異而已。
作者:
Barolo (Barolo)
2021-03-22 14:05:00就算是公制的度量衡其實也一直在修改 只是多數人不在意
作者:
tinghsi (識時務者)
2021-03-22 14:19:00覺得老百姓很笨都學不會就跟西元年一樣統一用公制就好啊
作者:
kingroy (手殘總比腦殘好)
2021-03-22 15:33:00其實不是中共改的,是民國已經改了中共後來改的是一斤十六兩變成一斤十兩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