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CC的那些事——順便簡單講一下台灣漫畫創作史的四個明顯斷層
https://vocus.cc/article/608bfe26fd89780001117600
CCC終究還是結束了,或著說被解散了。
這是CCC那件事情在噗浪上燒起來的時候,就可以預見的結果,只是沒想到這個早就預見
的結果,最終還是以最爛的形式與最糟的結果,再次達成了台灣漫畫創作史的偉業——第
四個斷層期。
先來講講台灣漫畫創作史上前三個明確的斷層吧。
第一斷層
,或著說第一地質期,就是很多人最容易想到卻總是很模糊的,出版審查規範時期。雖然
也看過研究說出版審查對於當時台灣國內漫畫的出版根本沒有多少影響,但那個白色恐怖
的時代,什麼都是很有影響的啦。
更何況從那個時候開始,畫漫畫就不被當成一種工作——正確的講,所有的創作活動都不
被當成一種工作,而是一種娛樂兼享樂活動,是不事生產只會花錢的壞份子象徵。
不過在此第一斷層期,也是有些僥倖留存下來,直到今天還有些記憶的作品。像是諸葛四
郎跟劉興欽那一系列。不過這些留有記憶的作品,留下的也只有記憶了。那種說故事的特
徵與文氣、文脈,早就斷絕。
這就是第一次斷層。
第二斷層
第二斷層,就是在盜版漫畫轉正版的時期。這時期最有名的台灣漫畫雜誌就是星期漫畫,
以及後來的魔奇月刊、機器貓小叮噹逐步變化的開心漫畫、強棒SD之類的平台。
這個地質期堪稱台灣漫畫第二次充滿創作能量的時代,但很諷刺的是,這股能量至少有一
半以上,都是台灣的代理商為了應付日本出版社的腰球,不得已才把原本畫盜版的打工仔
轉往原創作品。這段時期最有名的軼事大概就是後來因此畫了「虹的傳說」的劉明昆,曾
經被藤子·F·不二雄老師說「你們再讓這個年輕人畫這種東西,會毀了他」的傳說吧。
不過根據劉明昆現在放出的回憶來看,這個傳說也只是青文方面轉述的,真實性依然無法
仔細考察。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記憶應該就是星期漫畫了。像是死後才擁有媒體吹捧價值的死後大師鄭
問,從商業漫畫畫到同人,最後再也不碰漫畫的任正華,現在依然想要拼死一搏做動畫的
麥仁杰,少女漫畫最有名的高永跟游素蘭。從盜版小叮噹畫到小叮噹版孫悟空72變的孫家
裕。跑去少林寺出家(笑)的蔡志忠這些人。這段時間的敘事特徵很僥倖地還殘存了一點
點,在現今的台灣漫畫文法裡面。
大概是因為死了一個鄭問,媒體炒作後又順便重出那個時代比較有名而且還能找到稿的作
品的關係吧。當初我還在同盟裡面的時候,也有幫忙賣過那本漫漫畫人間,現在看到這本
又重出,也是各種感慨。
不過小時候沒能好好看完的天才超人頑皮鬼也因此有機會好好看完就是了。
這個斷層期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因為這是一個盜版逼死上一世代的原創,接著正版又
逼死一次新世代原創的長時間斷層。
推出星期漫畫的時報出版,當時也代理了正版的城市獵人,而且賣得很好。
其他的青文東立大然那更是不用講,雖然這些代理商多少都弄了台灣漫畫家出在自己的雜
誌平台上,但目的從來就不是真的要培養漫畫創作,而是要從日本那裡騙取代理,用「我
們也有自己的作品」來作為虛假的誠意展現。
結果第二斷層的這些漫畫家,不是再也不畫了,就是轉行或出國。
通常都是出去中國。
因為在這斷層期之後,中國開始有了漫畫方面的娛樂需求,於是很多人跑去中國,感覺自
己成為大師。然後被吸乾功力後,剩下一個殘渣又丟回台灣來。
至於沒去中國的,基本上都轉行了。
那同時也是一個做遊戲的感覺比畫漫畫更像工作的時代,所以漫畫畫一畫打算做遊戲的劉
明昆就變成大學裡的講師。
然後還有誰呢?那個時候的名字太多了,但那麼多的名字都給我留下相似的記憶,就是自
稱出版社的代理商的編輯要求他們照著日本的作品抄著畫,不抄你就沒有登上雜誌的機會
。
抄了則是會被眼尖的讀者揪出來罵。
不過當時網路也不流行,那些自以為是編輯的代理商打工仔也不會在意,最終損壞的就只
有漫畫家的創作能量與熱情而已。
第三斷層
漫長的第二斷層結束,來到第三斷層。
第三斷層我只講兩……不,是三件事。
一是BARZ在尖版出版的劍獅。這是個很有前景的作品,優不優秀還有進展與討論的空間,
但這毋庸置疑的是第三個台灣漫畫創作的世代的明確象徵作品。這個世代的台灣漫畫家已
經可以畫出非常成熟的線條與構圖,只要抓住文氣與文脈的表現方式,絕對能有不下日本
當代,甚至有可能超越的機會。
然後劍獅這個作品就在一片好評中被尖端這個自稱出版社的代理商腰斬了。
二是挑戰者月刊,當時這個由大小姐拿爸爸的錢做的漫畫月刊非常的熱血激昂,然後呢?
然後大小姐跑去日本當編輯,還嗆說再也不會對台灣漫畫創作花半毛錢,而且現在的她可
以看西尾維新的稿,顯得非常純文學好朋友模樣的嘴臉。還能跟日本文學大手一起罵太田
克也是個爛編輯,然後忘記西尾維新就是太田克也那邊帶出來的。
三是comico。
當時好多同人場裡能畫原創的優秀高手都被找去這個平台畫漫畫了呢。雖然這個平台背後
多少有些國籍方面的疑慮,但如果真的可以長久做下去也不算差啦。
然後他就倒了,還順便卡死所有在上面連載的作品的版權。真是他媽的恭喜發財。
這個地質期的特徵就是,台灣的眾多代理商真的忘記自己只是代理商,妄想當個出版社。
然後被害死的都是創作者。
反正老闆們的後代都上來繼任了,誰管他呢。
第四斷層
最後就是昨天的第四斷層,CCC編輯部確定解散。
文策院做著中國那些IP炒作的大夢,很輕易地摧毀了花了10年終於做出地基的發表平台。
我就要看看文策院之後推出的「影視內容」是能夠多麼有內容。
先說,「誰是受害者」的劇本爛死了,我以為自己會看到CSI,結果我看到的是比流氓還
流氓的警察。
返校的電視版也很爛,就算深山裡的升學私校真的存在好了,90年代的升學私校可是競爭
非常激烈的,你的硬體設備在哪裡?你的外國師資在哪裡?升學私校跟虐待學生的監獄再
收費上可是相差很大的啊。
我就要看看文策院之後會「補助」哪些「好朋友」做出他們要的「影視IP內容產業」來。
第四斷層後的預測
先總結一下這個地質期的最大損害是什麼吧:台灣創作者與政府的全面決裂。
而且還是由政府方主動決裂的。
沒有想到在出版審查條例後過了兩個地質期,居然又看到政府出現在台灣創作能量斷絕的
紀錄上,文策院真他媽有你們的,厲害厲害,果然全面執政就是要全面效法前朝作風就對
了?
這次斷層的後續發展就是,台灣的創作能量會再次被逼回同人場裡,而且至少10年,不會
再有人相信「平台」這件事情。
連最大的代理商台灣角川都自己開補習班了,你想還有那個代理商會想做平台出來?
說到補習班。
現在純文學界最流行的賺錢法該不會就是開補習班吧?隨便出本書,然後就可以在FB上瘋
狂廣告「想成為作家就來喔」,光收這些夢想當個作家的傻子的錢就賺飽了,這也是厲害
厲害。不是純文學的我還真沒臉這麼玩。
所謂的類型小說界也是充滿了假貨
漫畫很慘,其實小說這邊也差不多啦。
畢竟輕小說的引進帶來了一波「原來類型小說跟電影小說一樣可以賺錢」的衝擊,所以以
前代理商們也曾經假裝努力過辦了輕小說類比賽。
然後最終做出來的結果都是笑話。
參加過的我也是個笑話。
台灣的創作環境與出版市場,整個都是笑話。
我們最終只能被迫行走在荒漠裡,而且沒有甘泉,就算有也會被他媽的堵起來
我跟現在的小說家朋友們一起做的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計畫,在更早之前,曾經出過一本
「時命的觸發機關」。當時我在序文裡是這麼寫的:
我們行走在荒野裡。
台灣的出版市場就是他媽的一片荒蕪,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的出版社去耕耘過,也不知道該
怎麼耕耘。不要再相信那些代理商宣稱「我們去日本取經過」的鬼話了。他們如果真的去
日本取過經,今天應該處處都能看到足量的廣告活動在街上跑。我去日本七天就能看出的
東西,真的有去取經的人是不可能看不出來的。
台灣的創作能量也被迫只能在同人場裡運作,因為在台灣的社會文化概念裡,「作家只是
一種頭銜」,不是工作。
創作只是一種娛樂,不是工作。
你活該在台灣玩創作。
玩到死都被看不起。
就算你真的洞悉未來20年所有的可能性,你一樣會被社會文化、代理商、自以為是編輯的
打工仔看不起。
因為他們都看不懂你到底在做什麼東西。
然後瘋狂對你咆哮說,你為什麼總是做不出能賣錢的東西?
廢話,能賣錢的你們不懂,你們懂的只有不能賣錢的東西。
這篇文章我本來不打算寫的,但因為感受到那直衝天際的怨氣,實在不寫不行。
這些事情我以前都遇過,而且還遇過三次。我一直希望這種事情我遇過就算了,但看來台
灣的政府總是喜歡仿效前朝,幹點專門搞人的事情。
沒關係啦,反正政府幹了兩次,代理商也幹了兩次,大家算是扯平。
繼續刀叉吃人肉,大杯喝人血,叫那些等著領補助的創作者們跳兩隻會賺錢的舞來看看,
然後把補助金分給政府與代理商的聽話好朋友們吧。
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