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x4193 (卡歐斯-艾美拉達)》之銘言:
: ※ 引述《vikk33 (vikk33)》之銘言:
: : 台灣的ACG文化產業鏈,為何總是做不起來?
: : 鄭立 這些都只是常識
: : https://vocus.cc/article/5ca479b4fd89780001cfd3b2
: : 台灣的ACG文化產業鏈,為何總是做不起來?
: #1WP592n5 (C_Chat)
: 我之前寫過這篇請參考一下
: 有人說那篇沒有提供具體的建議
: 那我想提出幾個問題
: 1.歷來台漫的中長期商業願景是什麼?
: 如果目標是走出世界,是功成名就,那你們就錯了,不如直接去日本發展比較快
: 台漫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存活,就是自給自足,能在台灣市場上開闢一片田野
: 有一天可以不用政府的輔助輪,漫畫家能有至少達到基本薪資22K的水準
: 雖然買車買房也是奢望,但至少不用再兼職過日子
: 2.台漫的行銷計畫在哪?為什麼不聘請專業經理人來負責行銷推廣呢?
: 為什麼不走出ACG的圈子?像圈外拓展?
: 當你們設定要先搞定圈內人才能推廣出圈外的時候
: 你們就是在跟日漫競爭誰更像日漫,而且你們永遠打不過本尊
: 因為你們並不是真的想了解台灣本地的口味和需求
: 3.有哪個台灣漫畫家有能力長期連載?
: 至少要能連載兩年以上,讓讀者也有信心,而不是感覺支持台漫又隨時會被收掉
: 4.台灣漫畫家是不是都個人主義和英雄主義?
: 人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掛在作品最顯眼的地方?
: 其實隨著日漫繪圖品質的不斷上升,編劇品質也有很大影響
: 手塚那個年代他自己加上助手可以同時開四五部連載,到這個年代已經是不可能的了
: 好比說CLAMP,雖然主要是月刊連載,但隨著連載越開越多,畫風也越來越簡陋
: 台灣漫畫必須有長遠的眼光,漫畫要進入團隊作戰的年代
: 要有紛爭解決機制,不能人人都搶著當老大,要有公平的團隊協作機制
: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一來要找到足夠人數一起在台漫拓荒也不容易
: 而且沒有助手一人獨畫的漫畫也不見得就必定品質比較差
: 但要多少人數,這是必須對未來的願景有清晰規畫才行
: 以上
: 想到其他在補
我這樣說好了,娛樂文化創作,
市場欲求不是一開始就固定存在。
娛樂阿!顧名思義,最原初的本質
沒有也不會死人,甚至不會感覺不便。
所以從一開始,直接硬從市場分析或是
產業定位去講一大堆有的沒有的細節,
其實嚴重缺乏全局觀點及沿革觀點...
不是說錯,而是目標的錯置。
因為娛樂文化不是一開始就是產品研發
就像最原原PO舉的那些例子,
難道迪士尼成功,是因為歐美社會
在迪士尼發展出來前,就很想要看那類
東西,所以美國動漫畫家相中需求,趕
緊順應市場研發推出迪士尼,
一舉取得市場成功嗎? 當然不是阿!
同樣道理,難道日本機器人動畫,校園
題材動漫畫,是在問世前就被漫畫家們
預測到民眾“需要”看這些,然後趕緊推
出對應的動漫畫作品嗎? 當然不是阿!
文化產業跟其他商業的不同,在於
“成功的題材不是事先預想設計出來的”
因為是娛樂,不是必須的,人們對自己
喜歡什麼娛樂,不會保持具體的意見。
也就無明確的需求種類,這樣講你懂?
文化創意的成功,溯其源頭,
最初多半是偶然,是大量海投下的少數
某部西方奇幻文學大作,
原作者當初還只是當教授上班太無聊
想寫戰爭時期的心境感想又不想寫實記
最後才變成奇幻小說勒...
難道他會預見大家會喜歡奇幻文學??
不會吧!
大量多樣無特定目的之雛形題材 》
其中少數幾樣偶然受到普遍歡迎 》
有了基本受眾,
這些受眾開始期待類似的題材or續作 》
受眾市場首次成形 》
受歡迎題材成為一個典範 》
有人模仿或改編或抄襲,
整個產業才開始出現。
很多的文化題材之所以成功,
除了要有後續發展必然的努力,
更基本的是,支撐的起大量豐富idea
的文化體質,加上長時間的發展,
偶然發生的成功典範機率高了,
才累積出一整套的次文化文創體系
然而現在像台灣等文娛後進文化體系,
面臨的困境,簡單說就是
“可能受歡迎的題材種類所剩極少”
因為各種潛在受歡迎種類都被人佔過了
要突破,要自成一格,
就要比以前的人更天馬行空幾百倍。
否則文化輸出國一兩百年底蘊,
你沒有更腦洞(?的發想,
哪有辦法吸引當今多元娛樂文化受眾的
注意?
你就這樣想啦,21世紀才過完1/5
歐美日的ACG文化就開始拼命冷飯熱炒
不靠舊ip賣情懷騙錢,光要靠每十年才
出現一次的新題材成功,他們的產業鍊
也一樣會餓死,那何況是我們後進者?
所以與其在那邊靠腰市場不成熟,
作家畫家只會抄其他文化題材的典範,
或是政府補助反效果啥小的,
我是覺得真正該改變的
是受眾的文化底蘊...也就是PEST環境
深化和廣化臺灣社會,對娛樂文化
的需求程度和新題材接受度,還有市場
的敏感性,拋棄掉高黏著度的消費習慣
不要一邊整天哭么沒有新東西可看,
卻又每每只願意花錢支持大廠炒冷飯。
自己的市場選擇就被跨國老ip瓜分主導
那當然在地本土的新幼苗會一直餓死阿
當然也不是說,
叫大家硬吞本土糞作,
然後喊真香含淚支持,只是說多嘗試
就算糞作你也要去看了才知道怎麼個糞
也才能藉由意見回饋,讓創作者們知道
是怎樣糞,為什麼糞,也才會進步。
否則像現在這樣,只要非歐美日主流,
台灣八成娛樂文化受眾就連看也不看,
不管好的糞的都一樣不看,
那怎麼可能會有演變,怎麼會有汰換?
更多的不同需求
更少的品牌黏著
更大比例的嚐鮮者+早期受眾
更支持創作發想的文化環境
自然就愈容易隨機碰撞出
下一個好的作品,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