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是這樣啦
一款遊戲如果出了後,玩家看別人玩,自己卻不會想要玩
那就是那款遊戲的問題,而不是實況主的問題
從小時候我們就經歷「看鄰居哥哥打遊戲」的時代
每款遊戲看上去都好好玩、好想自己玩玩看
在街機遊戲廳也是,看kof機台、賽車機台排那麼多人 都會自己想要打打看
好像是宮本茂還是任天堂的誰說過:「一款好的遊戲,是看了會想要加入的遊戲」
看瑪利歐有人跳不過去死掉,會想說「幹我來一定可以」
看英雄聯盟會覺得,「我對線應該可以反殺」
即使是看劇情類遊戲,大家也會覺得「是我的話不會這樣選」
這些遊戲就是能夠做到把「觀眾」變成「客人」才能夠如此成功
因為所有的客人一開始都只是觀眾而已
只要能夠轉換10%的「觀眾」成為「客人」,那遊戲廠商就可以得到大筆利潤
可是到了現在遊戲廠商居然開始靠杯說,
「都是因為你們實況我的遊戲,讓我們賺不到錢」
「因為這是劇情向遊戲,所以怎樣怎樣巴拉巴拉」
我心裡就不禁納悶,遊戲這種東西講求的就是「互動」、「參與感」、「遊戲性」
再怎麼樣,看別人玩遊戲和自己下去玩遊戲,還是差很多的
即使是再怎麼樣的劇情向遊戲,比如TLOU、底特律,
自己玩和看人玩的體驗都差了好幾倍
就是這樣大家才會想要玩遊戲,不然我去看電影就好了啊幹
啊照這邏輯,消費者是為了看劇情才來你這邊的話,那就不會有電影公司餓死了不是嗎?
反正消費者很愛看劇情、愛到會把所有時間拿去看,怎麼可能純粹劇情的電影會賣不出去
既然選擇了遊戲這個載體,就應該更加倍發揮遊戲和其他載體不同的特色,
而不是被框架框住,然後鑽牛角尖怪東怪西
一款遊戲因為消費者看過,就不想去玩,一定是有其他遊戲性以外的缺失
這時候廠商居然是怪消費者,而不是檢討自家產品??
我只能說,可黏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