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nido (nido)
2021-06-14 23:16:21→ Yadsmood: 那是因為這兩個人名字對日本人來說無法直觀轉成日文讀音06/14 15:25
→ Yadsmood: 不然把台灣的高雄念takao的日本人多著是06/14 15:25
高雄這個例子,正代表日本和台灣翻譯國外名稱的習慣差異。
日本重視保留聲音,即使原本的語言來自漢字文化圈,也不會選擇保留文字。
而台灣則是在面對漢字文化圈時,選擇保留文字不變,寧可改變讀音。
參考以下吳密察對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的導讀摘錄,
可以更清楚瞭解這差異。
或許看完之後,也會跟我一樣覺得日本的翻譯習慣更好一些。
『 現在屏東的「滿州」,清代就曾經被寫成「文蟀」(Bûn-sut)、
「蚊蟀」(Báng-sut)、「文率」(Bûn-sut)等漢字,
到了日本時代則改成日語大概同音的「滿州」(Manshiu)。
這種用日本的漢字(或許也正是日本內地之地名)的音來標記臺灣地名,
而達到保留音聲卻改變了地名之文字表現的例子,
最有名的可能是用「萬華」(Manka)取代「艋舺」(Báng-kah)、
用「高雄」(Takao)取代「打狗」(Tá-káo)了。
以「名間」(日語發音Nama)取代臺灣原來之「Làm-á」(湳仔,沼澤溼地之意),
也是這樣的事例。
另外,花蓮的「立霧(日語發音Tachikiri)」,或許很少人注意到它原來
是清代的「得其黎」、「擢基利」、荷蘭時代的「Takijlis」吧。
文字化了的地名,雖然相對地穩定,
卻也可能依著文字特有的邏輯而被錯誤解讀詮釋,
或朝向另外的方向轉變。
例如,臺灣很多地名原來有「bâ」之音,
這樣的音最初可能被記為漢字的「猫」(一說就是果子貍),
但卻因有人以為這個「猫」是「貓」之簡體字,
而改「猫」為「貓」,
於是漢字的地名表記也就改變了。
時間一久,地名之音也從「bâ」轉為「niau」了。
嘉義「打猫」(荷蘭文獻作「Davoha」)應近其地名當初之音,
有些清代漢文文獻作「打猫」(Tá-bâ)也未大謬,
但卻也有一些寫成「打貓」(Tá-niau)了。
這個「打貓」(Tá-niau),
在日本政府將它改寫成「民雄」(Tami-o),
大致還是保留了音聲。
不過現在因為直接用「國語」來說「民雄」,
於是就變成Min-shiong 了。』
那是因為這兩個人名字對日本人來說無法直觀轉成日文讀音不然把台灣的高雄念takao的日本人多著是
作者:
an94mod0 (an94mod0)
2021-06-14 23:18:00大師
作者:
NicoNeco ((゚д゚≡゚д゚))
2021-06-14 23:19:00這個民雄也轉太多彎惹
作者:
k960608 (霧羽‧浪沙)
2021-06-14 23:20:00喔對阿 我們的地名(尤其日本人改的)就留著很多這種習慣感謝整理
作者:
Owada (大和田)
2021-06-14 23:25:00台灣比較像特例吧 因為那些漢字都太奇特了
貓空當地人發音其實是Niàu-khang 皺孔的意思 跟貓關係較薄弱
作者:
nido (nido)
2021-06-14 23:27:00另外一個例子是何穎怡翻譯越裔詩人Ocean Vuong的著作時,也幫他取了個王鷗行的中文名,雖然作者本來很喜歡,但我還是看不慣這種作法。
作者:
ssarc (ftb)
2021-06-14 23:30:00日本重音,台灣重字,這就文化差異,沒啥好不好的
作者:
ssarc (ftb)
2021-06-14 23:31:00比起音譯,個人習慣意譯
作者:
ocean11 (深海)
2021-06-14 23:33:00問題是台灣的作法不是音譯也不是意譯 也許該叫形譯?
作者:
Kaken (← 看到他請催稿)
2021-06-14 23:36:00雖然都是用某種方法去進行文化的傳承了啦..XD
王歐行那是舊時流行的在地化啦,有看過飄就知道了,事實上在地化還真的有親切感,飄的那些名稱也確實傳神好記,Scarlett以當時來講太難記憶
作者:
AndyMAX (微)
2021-06-14 23:50:00音譯又給予字面上文雅 日治政府已經完成信雅達的翻譯重點
作者:
Mafty 2021-06-14 23:50:00推 長知識
作者:
AndyMAX (微)
2021-06-14 23:51:00反而國民政府就是一貫的漢字當中文讀
作者:
Hsan (亞熱帶大叔)
2021-06-14 23:52:00長知識了 但不覺得這是比較好的做法 重音還重形的差異而已當然也沒有比較不好 就文化差異
作者:
NARUTO (鳴人)
2021-06-14 23:53:00不然咧?我們用 就是用中文
作者:
cjtv (小當家)
2021-06-14 23:57:00真有意思
作者:
NARUTO (鳴人)
2021-06-15 00:08:00不是啊 日文的亀頭就是龜頭的意思啊你覺得姓龜頭的人在華人圈被笑 日本自家就不會?
作者:
AndyMAX (微)
2021-06-15 00:10:00作者:
nido (nido)
2021-06-15 00:14:00同意就文化差異沒有高低。其他都是個人主觀感覺,不戰不戰。龜頭的例子舉得不好,認錯。
作者:
shun01 (老胡做13年,青沼瞬活14年)
2021-06-15 02:04:00認真說,滿洲這個翻譯挺糟的,撞名就算了,還撞到一個有點爭議的地名...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21-06-15 03:03:00豐田就通常都是意譯來的了吧?不然有一堆都會保留漢字寫成豊田。我覺得日文用音譯很不順就是了。庫斗新一漆,這樣寫超奇怪的吧。更何況有大量人名是看漢字意思取的,而雖然中日有很多意思不同的字,但惠、光、一、助、人、愛這些字的意思都在相似以上。
作者: aiyokueustia (可雷蒙) 2021-06-15 03:23:00
其實這樣的留下發音的地名在北海道地區很常見,原本都是愛奴語的地名轉化成漢字保留,雖然有些發音都被做過修改,但是至少有保留住…台灣則是傳統發音→日文漢字→中文漢字發音→羅馬拼音這樣的過程要不生變也很難,至於像新竹關西這個名字被改到原型都認不出來的就…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21-06-15 03:29:00然後我反對開放漢字讀音,這樣要正音的東西有夠多,難道要所有外來語都正一遍嗎……披薩、可樂、漢堡、奇異果這些。我覺得這個變的過程本身就記錄著臺灣歷史,很好啊。如果想改回原漢字,也是可以用投票解決的吧?
留發音在以前台灣也是主流啊清代臺灣各地地名一堆原住民語音譯套漢字的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21-06-15 08:31:00現在很多原住民的名字也是讀音套漢字啊。
作者:
AndyMAX (微)
2021-06-15 09:39:00原住民身分證已經開放很久了 中文漢名還是羅馬拼音都可以
作者:
justeat (小玉)
2021-06-15 11:11:00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