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Beer: 最主要你日本去惹美國,不然還有機會 06/22 02:35
: → Xpwa563704ju: 美國把日本海運封鎖了,不打也不行 06/22 02:41
真要說的話,打從一開始日本打當時的中華民國就已經惹到歐美列強了。
課本都會講到偽滿州國,但很少有說到其成立英、美也都不承認,
1932年3月滿州國成立,1933年1月美國通告不承認,
2月國際聯盟跟進決議不承認,1934年英國也宣佈永不承認其政權,
後來承認合法性的是當時與日本交好的蘇聯、納粹、義大利等國。
這裡的主要原因就是滿州國成立後美國等國在中國東北一帶的貿易受影響,
這時候開始就已經動到歐美列強的蛋糕了,並不是等到後面才讓歐美抓狂。
1937年中日開戰,美、德兩國就都介入了調停,
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陶德曼調停」跟「近衛宣言」,
希特勒當時一直指示駐日大使要設法阻止日本繼續侵略中國,
因為在1936年德、日簽署反共協定時德國就答應中國,
絕對不會容忍日本以反共為理由侵入中國了
(是的,日本當時侵入中國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打擊共匪)。
這邊要繞開一下講日本開戰的背景,很多人都有提到日本舉國被軍國主義綁架,
但必須要知道的是,
日本沒有想要打下整個中國。
日本沒有想要打下整個中國。
日本沒有想要打下整個中國。
有些人很愛講二戰日本打贏了就會出現和朝,是完全不符合日本策略的,
打一開始,日本的策略就是跟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一樣,
就是盡快打出決定性戰果,逼對方投降,然後吞下更多條件。
基於這個策略基礎,三月亡華只是口號,
蔣光頭也知道這點,所以在一開始蔣光頭是有考慮和談的,
跟很多人以為的蔣光頭開戰後一心一意不同,
在陶德曼努力下,1937年12月蔣光頭有考慮同意日本一開始提出的條件:
→跟蘇聯斷交
→加入反共協定
→允許內蒙古自治
→在滿州國週邊設立非軍事區
→擴大日本在上海租界的警察權
→降低日本關稅
上述條件在1937年11月轉達,
這些條件在當時的國民黨看來並不嚴苛,畢竟大部分其實就是維持現狀,
只是在多給日本一些甜頭而已,
但是等到蔣光頭想同意的時候,日本軍方因為戰爭節節勝利,
突然表示前面的條件都不算了我還要更多,
包括要中國承認偽滿州國合法性、大量的戰爭賠償等,
蔣光頭就此認為日本根本不是可以談判的對象,德國也逐漸失去對日本的耐心,
幾次談判後陶德曼離開中國。
但是日本還是想談和。
主要原因是日本本來就沒有統治大範圍土地的條件,
而且當時的中國是窮鄉僻壤,根本窮的要死又缺乏基礎建設,
日本從前面打下來的土地根本榨不出什麼資源,
甲午戰爭的時候台灣都要花上好幾年建設才開始能回收好處,
一下子吃到大半中國領土是能幹嘛?
所以眼看跟蔣光頭談判不下去,日本就丟出了近衛宣言,
大致內容就是繼續加碼條件,並且要求中國成立新政權來跟日本談判,
也就因此催生了汪精衛這個政權。
在這個時候,美國還沒放棄要求日本和談,
後面日軍繼續往南,也逐漸侵擾到歐美在中國的利益,
1938年9月,國際聯盟決議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
美國這邊也開始從消極禁運逐步升級,
國際上雖然沒有直接積極作為,但都是想逼日本趕快停止戰爭。
這時日本就陷入了進退兩難,
對中國日本難以從打下的土地獲取資源,支出實際上不如收穫,
但明面上又是不斷勝利導致主戰派氣燄不斷升高,
在主戰派要求下一直提高談和條件所以無法談和;
另一方面無法停止戰爭侵犯到歐美利益,
導致的禁運跟經濟制裁進一步讓日本經濟狀況陷入危機,
為了獲取資源日本就跑去打東南亞發動珍珠港襲擊,
想搶歐美在東南亞的資源,進一步侵犯到歐美的利益,
只是同時的歐洲無暇處理東南亞所以日本才沒有被直接反擊而已。
實際上日本打珍珠港仍然是「盡快打出決定性戰果逼對方和談」這個思維,
這個思維在中國已經失敗,
日本還是沒有(或者說被主戰派逼的沒辦法)反省這種思維,
一意孤行的實行這個策略。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日本現在的一些空想歷史作品(例如次元艦隊)還是維持這個思維,
以為日本逼對手和談是正確的策略(該作中日本靠先搞出原子彈嚇到美國讓美國和談)。
從這邊來看,日本一開始就不應該打中國,
一旦開始打中國,日本就會被主戰派逼入泥沼,1945年的全面戰敗可說是必然,
但是明治維新後期日本本來就普遍認為對外軍事行動是解決國內問題的方案,
尤其是甲午戰爭的大甜頭讓他們深信不移,進一步導致後來發動日俄戰爭。
然而日俄戰爭中日本雖然名義上勝利,
但實際上一分錢都沒拿到,只拿到庫頁島與一些漁權、關稅優惠,
日本發動戰爭前本來想跟甲午戰爭一樣讓俄國割讓領土並要求賠償50億日幣
(當時日本花了17億日幣、相當於6年份國家預算打仗),
甚至對百姓也是這樣宣傳的,但最後因為日本贏了面子輸了裡子,
如果俄國不接受和談條件繼續跟日本硬幹很可能輸的就是日本
(俄國是因為境內爆發革命才決定透過美國和談)。
因此日本同意了俄國的談和條件,然後日本就因為這樣暴動了,
1905年發生日比谷縱火案後一連串暴動,弄到當時的內閣總辭,
日本當時可說是舉國瘋狂,把對外戰爭要求賠償視為富國強兵的良方。
既然整個國家如此,說實在也說不上國民有多無辜。
喔對了,前面說的日本在中日戰爭中沒有打算吃下整個中國,
是單講當該次戰爭而已,日本的整體戰略確實是有規劃要慢慢打下中國的,
清國征討方略中有提到配合西方列強分割清國的行為,
趁清國沒辦法馬上恢復過來前先把清國打散成多個小國再逐一吞併,
可說滿州國就是這個策略下的產物,只是沒想到實際一打就被主戰派搞到騎虎難下必須打到
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