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ball (QQ)》之銘言:
: ※ 引述《a235477919 (牛逼張學友)》之銘言:
: 其實官渡之戰 曹操贏的很險
: 原因無他 袁紹為了這場戰役 整整集結了十萬步兵跟一萬騎兵
: 是曹操能集結的兩倍多
: 且物資準備齊全 兩軍對峙 明明袁紹人馬多出曹操一倍 但竟是曹操先糧盡想撤軍
: 如果袁紹戰場指揮得當 是沒有輸的理由的
: 袁紹真正問題 是他太想集結正面想一股推倒曹操 反倒喪失戰略主動權
: (相較袁紹外交搞定烏桓 曹操自己當時可說腹背受敵 江北江南一堆敵人)
: 只要他當時分兵作戰 不跟曹操打正面 曹操領地當時狀況根本是一堆洞很難防守
: 但他就耐不住性子想正面一次推倒曹營 結果指揮不如曹操靈活反被以少打多全滅
: 可能是曹操一倒 袁紹勢力基本就是破關在望 急了
剛好趁有話題再跟大家討論
雖然袁紹輸了,但也不應該就過度吹捧其他策略
我也不是為了翻案而翻案,只是提出不同看法讓大家討論,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一、分兵
歷史上有個分兵作戰被打趴的經典例子:薩爾滸之戰
明軍仗著人多搞了一個四路分進合擊的戰略
結果呢?
努爾哈赤:任憑你幾路來,我只打一路,然後明軍就被各個擊破
分兵缺點之一:單一路軍隊沒有了人數上的優勢
分兵缺點之二:各路資訊不通,很吃將領資質
這點應該很好懂,分兵了,其他路的狀況無法掌控,只能聽天由命,看看馬謖就知道了
當然,如果將領資質很好,那結果就不一樣
舉更好懂的例子,lol很多人都知道吧
有沒有看過那種經濟領先,然後被一個個單抓導致逆轉的局?
分兵缺點之三:你補給線很麻煩
你分越多路,你後勤補給就越麻煩
分兵有分兵的好處,聚在一起也有聚在一起的好處
雖然說從官渡戰看來,聚在一起的結果是打輸啦XD
二、持久戰
持久戰算是另一派很多人提到的看法,認為應該龜著跟曹操互相消耗,穩農拚經濟
但大家是不是忘記了,曹操的發展速度?
曹操在短短幾年內滅呂布、敗袁紹、破劉備,地盤迅速擴張,雖然跟袁紹坐擁的北方領地比起來顯得渺小,但這種發展速度確實讓人擔憂
如果選擇打持久戰,有沒有可能最後曹操成功農起來?
如果今天曹操是在偏遠山區、不毛之地,那持久戰幾乎就沒爭議
可是別忘了,曹操佔據的地盤是當代的其中一個精華區欸
一樣拿lol來舉例,大家看過閃電狼的比賽嗎?
還記得狼味這個名詞嗎?
經濟領先、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到底是要持久戰還是逼戰給壓力,真的是兩難的決定
其實官渡之戰真的看下來,我認為袁紹方的問題不是戰略、戰術,其實真的就是內鬥
內鬥成那個樣子,我看不管是哪種神算鬼謀都沒用吧
: (結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也犯一樣錯誤 急於生前統一去打當時北軍還不熟悉的水戰
: 反被孫劉打敗 並被奪回關鍵的長江水軍基地江陵導致生前破關無望)
: 後面被曹操逮到機會 烏巢一破袁軍基本就敗定了
: 自己內部不和大將倒戈則是讓自己從敗變全滅
: 袁紹自己戰場指揮靈活度明顯遜於曹操 卻還想跟他打正面
: 只能說袁紹之前敵人不強給他錯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