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anami56 (I 佛 U)》之銘言:
: RT
: 我室友阿肥今天喜孜孜的跑來
: 約我玩一款新出的修仙遊戲
: 我聽到修仙就懶了
: 阿肥哭喊著仙俠沒有輸
: 想了想為什麼東方仙俠
: 會被西方奇幻壓在地上摩擦
: 想不出個所以然
: 設定、種族、世界觀、架構應該沒輸很多吧
: 只知道RPG、日輕、日漫
: 一堆西方奇幻世界架構
: 少數冷門作品才會些微涉略修仙
為何仙俠會被西方奇幻壓在地上摩擦?
我的觀察很大的原因是,
「沒有好的劇本或和說故事的方式。」
劇本方面我的觀察一直都是華語圈特弱項,
(但也許是我看得不夠多)
當然仙俠、武俠類的作品偶有佳作,
但我的觀察這些作品都是在服務華人,
除非對中國歷史、文化有粗淺的認知,
不然很難產生共鳴。
再來是大小說家出現斷層,
金庸、古龍、黃易、倪匡之後,
好像就沒有同樣影響力的作家出現,
但我不是一個特別偏好讀小說的人,
也許有很棒的作品只是我不知道罷了,
不過我覺得這就是問題的重點,
已經有好幾年沒有一個仙俠、武俠類的作品,
出現現象級的熱度,從硬核的讀者推到我們這些輕度的讀者、然後再紅到圈外。
這20年左右的斷層讓我們的劇本很匱乏,
我說這些可能有些人會反對,
但憑良心說,這20-30年,
華語圈有出現影響力大於JK羅玲、RR馬丁的作家嗎?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斷層,我真的不解…
還請有長期接觸小說的人解答。
再來說故事的方式也是仙俠最貧弱的面向,
首先討論故事的載體方面:
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的文化對西方的輸出,
日本透過動畫、漫畫、遊戲這兩個很好入門的敘事方式,
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低門檻的人吸收日本文化,
而華語圈的動畫、漫畫實力,雖然這幾年有在進步,
但還是跟日本有很大一段的落差,
導致這方面的作品沒有一個很好的載體,
我們看三國、西遊不就被日本宣傳到歐美了嗎?
(三國無雙、七龍珠,但七龍珠現在的西遊純度超低就是)
再來討論敘事方式:
我自己觀察華語圈這幾年優秀的作品,
都有太高的入門門檻,比方說斯卡羅、天橋下,
不了解台灣當地文化跟歷史脈絡的人完全不會有共鳴,
仙俠的故事更是習慣預設大家都對仙俠有基礎的認知,
什麼神、魔、人、蜀山、修仙這些名詞,
對不懂的人就完全沒有共鳴,
我自己觀察好的說故事的方法,
應該以「人」為核心,
像是最近剛看完沙丘的小說,
作者在敘事的時候雖然會帶入很多新的名詞,
但推動整體故事進展的始終是角色間的爾虞我詐,
更有名的例子就像是冰與火之歌,
你可以完全把龍、屍鬼、魔法這些元素都拿掉
他也會是個很讚的作品,
我自己認為是因為作者說故事是以「人」為出發點,
然後再帶入文化跟背景設定,
說故事方法的重要性大家可以看看最近爆紅的「魷魚遊戲」
我自己感覺就是厲害的導演、製片、行銷,
再配上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劇本、設定,
然後就成為Netflix 最成功的影集。
—————————
忍者、武士這些你問任何外國人,
他們都可以很明確的跟你說出一個形象,
就像巫師、騎士、魔法,
即便沒跟你說細節你就能夠想像到一個形象。
但仙俠呢?把俠客的圖片給歐美的人看,
他們說不定會以為是武士。
這可能就是仙俠始終無法推廣到世界的緣故,
要逆轉這樣的現象可能不是一天兩天,
但我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大家要願意花錢支持好作品,
讓創作者有錢生活,慢慢文化就會傳播出去,
也許我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第二、第三個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