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部分獻帝難度>>>劉禪是完全確定的,
劉禪是有那個權位又有班底幫忙,
班底還夠忠心沒人搞叛亂,自己高枕無憂所以擺爛;
獻帝是有記憶以來的人生全部都是被挾持的命,
身邊沒有班底也沒有實質權位,有人想幫他曹操都直接殺掉,
連懷孕的后妃都是曹操想殺就殺,論德行曹操只能說是劣跡斑斑。
《後漢書》
曹操殺侍中臺崇、尚書馮碩等。
《討曹檄文》
又議郎趙彥:忠諫直言,義有可納,是以聖朝含聽,改容加錫。
操欲迷奪時權,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聞。
《後漢書》
董承女為貴人,操誅承而求貴人殺之。帝以貴人有妊,累為請,不能得。
《後漢書》
又以尚書令華歆為郗慮副,勒兵入宮收后。
閉戶藏壁中,歆就牽后出。時帝在外殿,引慮於坐。
后被髮徒跣行泣過訣曰:「不能復相活邪?」
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時!」顧謂慮曰:「郗公,天下寧有是邪?」
遂將后下暴室,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酖殺之。
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餘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周天子部分就微妙了,這就看你你到底想講哪個周天子?
東周最後一個天子周赧王本來是一度有機會要拿回共主地位,
因為當時秦昭襄王勢力太強,楚國請周赧王再出來當共主號召合縱,
周赧王特意貸款借錢招兵買馬,結果除了楚燕兩國外全部失約不來
(戰國時各國就是那麼智障那麼容易被挑撥無法一致抗秦,可以想成六個東吳),
結果周赧王跟西周公被抓去秦國謝罪遊街示眾,回國後因為還不了錢只好躲起來,
沒多久就死了。
成語「債台高築」的典故,
正是這個堂堂一國天子被商人追債追到要逃亡躲藏的故事。
但是周赧王的處境也就比獻帝好那麼一點,
首先就是周朝時天子權威本來就沒那麼高(中央集權是秦以後才特別明確),
東周時周王室更是虛弱已久,當時周王室已經弱到只能寄人籬下到周國去住
(周王室跟周國是不同的,周國是諸侯國之一,國君就是周公);
偏偏願意庇護周王室的周國在當代也是弱到不行還分裂,
與秦的戰力比大概是魏之於百分之一個蜀那麼扯,
在人家都能號稱幾十萬兵馬的年代(先不論是否灌水),
周公加周王兩個人合計借錢號召只能買到幾千個傭兵,
而且仗沒打成就因為還不了債直接破產。
很多人現在會說劉禪所在的季漢在三國國力太弱注定不可能成功,
但我認為這只是結果論的推託之詞,冷兵器時代佔盡資源的泱泱大國被一戰大敗一蹶不振的
案例很多,
前秦苻堅一次擁有魏蜀兩個地盤要打東晉,兵力是對手十倍以上,
結果一次肥水之戰輸到比曹操赤壁還慘。
如果真的只需要看背景資源就能決定勝敗,很多歷史事件就不會那麼精彩,
如果今天是魏輸了,我們就變成在解讀魏有多少內部矛盾為何最後分裂不能團結了
(實際上魏還真的不是贏家,只是晉成功繼承了泰半魏的資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