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tc039400 (冷面殺神)》之銘言:
: 承認吧,就技不如人啊= =
: 動畫就不說了,基本上沒有一個可以稱作完整系列的作品。
: (類似日本這樣完整13或26話的長度)
有喔,這個叫閻小妹。
我是去逛駁二才知道的,這系列不在一般ACG愛好者的視野範圍中,
它訴求觀眾群是國小年齡層的,做了39集以上。
一開始在公視播出。一集11分鐘。
對小學生的注意力來說,11分鐘可以。
而且那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小叮噹漫畫,
然後現在回去看哆啦A夢電子版的反差感,
我現在覺得怎麼一話那麼短?
但小時候這樣短短一話幾篇集結成盜版十元厚度就夠讓我看高興了。
日本動漫也是先從小學生客群發展起來,
日本社會也曾經認為動漫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直到那些孩子長大做新作品。
你看到的動漫畫是日本發展了三代以上,基數人口為台灣五至六倍。
之所以算三代以上是我用水木茂的那一輩去算,
他年輕時有夠窮,二戰生還後畫過黃金蝙蝠那種賣糖果的紙芝居,被時代淘汰,
畫的貸本漫畫也倒了,一直到講談社請他畫的連載漫畫時代經濟才穩定下來,
這也可以看得出來日本也要很長一段時間,當漫畫家才不會餓死。
三代人如果以25歲結婚生子估計,三代人要75年的時間。
差不多就二次大戰結束至今的時間。
他走過日本社會對漫畫很不友善的時期,家長父母還組團搞運動反對漫畫,
認為漫畫是惡書,必須追放。
大家所熟悉的連載漫畫從水木茂的人生經歷來看,
還是第三次的漫畫市場革新後產物。
台灣的出版社雖然直跳連載階段,也才差不多是他們貸本至連載的發展程度,
就是去畫漫畫還可能餓死的階段,水木茂勸退矢口高雄(還好沒成功)的階段。
那種情況是父母和政府都反對動漫才過去不久,連載還沒日本那麼完備嚴密,
市場也不夠大到支撐高效嚴謹的連載,
也不會有窮追漫畫家或壓榨其他作者的那種JUMP雜誌刊出頻率。
人家日本以五倍多的人口基數,動漫產業發展到現在這樣要75年,
台灣社會解嚴到現在才35年,用解嚴算是因為這時才解除文化割草機的長高限制,
解了嚴,漫畫家和出版社才不會動不動被文字獄或被政府懷疑犯罪抓去關,創作中止。
中國現在還是在台灣解嚴之前的階段,長得很茂盛都好像假的,
因為政府隨便一個措施下來,中國漫畫家或動畫家的付出和累積都會化為烏有。
我這輩(童年經過戒嚴時期)已經看過台灣漫畫家得罪政府差點不能再畫的事,
對台灣動漫發展最重要的事,就是絕對不能被中國納為轄地,
那會重回政府蠻橫的文化割草機時代,也會白費之前35年累積的成果。
就純時間和人口的條件評比,台灣的產業連日本一半程度都不到,
產業鏈也不太完整,單獨漫畫家的畫技可以超過他們單一漫畫家,
可是團體作戰的話,助手、編劇編輯、作品動畫化小說化出周邊,
那些枝枝節節的後勤支援遠遠不如日本。
不是畫技不如人,是整合跟產業環境都不如人。
空有畫技也沒有支持漫畫家收入成長的環境在,
就算我們也有水木茂等級的大師,在台灣也還會擔心餓死。
台灣的動畫系列作品像勇者動畫系列也能上NETFLIX,
雖然它看起來只有日系動畫一季的一半,
漫畫現在也有CCC和其他出版社的不少創作,
蚩尤老師和林花老師那種幫政府機關畫的疾病擬人作品證明,
我們的人才畫工可以比很多日本繪師還強,
但是多少台灣消費者會花錢去看? 花錢買他們的作品?
如果自己對這些作品不聞不問不消費,也不是創作者或相關工作者,
卻老是在ACG相關論壇講那種大範圍的台灣出版社應該怎樣怎樣,台灣作者應該怎樣,
其實都沒有用處,無法完善台灣的動漫後援機制,也浪費自己寶貴生命。
日本動漫產業能長到現在這樣,也得靠他們全體國民出錢支持養幾十年。
我當然出錢買我欣賞的台灣漫畫家不手軟,也買過一些周邊畫冊,
而且會注意台灣有什麼作品讓我眼睛一亮,在朋友圈或適當場合講,
就我的感覺,台灣的動漫創作有慢慢進步,雖然沒日本那麼快又好,
我知道那需要耐心等還需要花錢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