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單分析一下維琪法國的組成成分:
1. 傳統反動保守派:
這種人大多數政治傾向偏右派,親教會,反對第三共和,
其中有不少人甚至反猶(法國傳統保守派圈子裡很常見),
這些人其實很現實,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怎麼支持法國因為但澤問題參戰,
而戰敗正好體現出第三共和的缺陷。
他們認為德國未來會成為歐洲主宰,既然沒有獲勝可能,
那至少要在德意志主宰的歐洲中占一席之地,同時盡可能保住殖民帝國。
所以這些人雖然主張和談,但其實並非完全是德國傀儡,
他們還是希望盡量維持法國的國力,
後來當希特勒直接不演,要強制徵收法國人力、 資源甚至軍武時,
有些保守派就轉向自由法國了,不過多數人還來不及這樣做就被逮捕。
貝當、魏剛將軍就是典型的第一種人代表。
2. 大雜燴的中間派觀望者:
絕大多數法國人都是這種人,涵蓋留在國內的左右各大黨派人物,
他們盲從貝當的個人權威,認為只要服從貝當就能保住法國。
比如達爾朗,他在戰前可是出名的政治人脈良好,跟中左派共和政府來往密切,
但他也同意貝當派的主張直到1943年戰況開始改變為止。
不過,也是有不少軍民從旁觀者投身於自由法國或國內抵抗運動。
3. 通敵者和極端親德(親納粹)者:
我把兩者併在一起講,反正差別在於前者沒有後者那麼真心支持國家社會主義。
這種人不少人跟傳統保守派重疊,有些人願意跟占領者有限度合作
但後者他們更熱忱於為新統治者服務,並且希望納粹德國獲得最終勝利。
賴伐爾極度厭惡第三共和,還積極主張跟德國合作,
連傳統保守派都覺得他太過火,一度把他拉下台,但他後來又回歸。
另外米利斯民兵那種積極幫助德軍鎮壓國內同胞的也算這類
當然還有多里奧那種真正的國家社會主義支持者存在,
不過他們影響力很小就不贅述。
有些人以為維琪法國是「曲線救國」,對法國是好的。
這種想法只對了一半。
因為那些積極支持維琪法國的派系(除了部分溫和派或左派),
其實是想要建立家父長式威權國家,
來取代他們眼中無能的共和體制。
這種幾乎是扼殺法國民主的作為可不是好事。
他們所謂的「救國」是要把國家救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但事實上不見得是大眾都能接受的樣子。
所以本質上還是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