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吃光光
有人說臺灣天氣熱不適合行人、人口密度高沒辦法
所以空間要多做成停車空間而不是人行道
這並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
需要很多的停車空間代表車輛多
那就更應該從源頭解決
也就是想辦法降低私人載具的持有數量
具體作法就是增加大眾運輸的易達性和普遍性
當大家出門時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大眾運輸
自然就會降低對於私人載具的需求
但是大眾運輸畢竟不可能到達任何一個角落
所以從大眾運輸的搭乘處到目的地這最後一哩路
就需要由腳踏車或是步行來完成
這時有個規劃完善且安全寬敞的實體人行道或腳踏車道就很重要
如果下了車之後沒辦法安全的走完最後一哩路到達目的地
那人們想要走路到達目的地的欲望就會降低
目前臺灣汽機車的持有數量非常高
就是因為很多時候人們只能透過汽機車來到達目的地
而機車的體積小機動性高的特性更是被當成是直接到達目的地"門口"的工具
另一方面,實體人行道的存在反而能解決部分停車問題
上一篇裡qxpbyd有貼了一張圖就是不錯的案例
https://i.imgur.com/Qmt8XIg.jpg
在這張圖中有實體人行道的一側因為讓店家和馬路中間有個緩衝空間
所以大家停車時可以依序擺放在人行道邊緣
不必擔心影響出入
另一側沒有任何人行道,為避免影響出入,停車時就只能錯落擺放
反而降低空間運用的效率
而且由於住家到馬路沒有緩衝空間
你一走出門可能馬上就被車撞
有時候不是駕駛不願意讓(有時候)
而是看不到或是沒辦法預判
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
這起重機撞到小孩的案例就是這個原因
(隨手找沒找到原影片,下面是中視新聞的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ClSigTFto
從看到小孩到撞上的時間非常短,幾乎來不及反應
這如果有實體人行道那小孩跑出來時就不會直接跑到馬路上
就能避免這種事情發生
上面只講到實體人行道設置的必要性
還有許多問題沒有提及
包括停車格的設置位置(目前很多畫在人行道上的機車停車格)
利用人行道做停車彎避車彎、人行道淨空、路口人行道外推
公車站牌處的人行道停車彎、人行道實體護欄等等
這個改天有機會再打
整體來說,目前臺灣交通從工程設計、駕駛教育到警察執法都非常有問題
造成每年3000人死亡,400000人受傷
交通是大家出門就會面對到的問題
希望大家能一起關注這些議題
噢對了我從頭到尾都是用實體人行道稱呼
因為我認為綠色油漆人行道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