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okann ( )》之銘言:
: 我國中的時候
: 鄉土藝術課 老師播了動畫給我們看
: "魔法阿嬤"
: 到現在仍然是經典 開創了台灣動畫的先河
: 但是很多人對這種本土動畫 遊戲 影視的觀點都是
: "那麼爛 等她好一點我才要掏錢"
: "至少要跟OO國家差不多才值得買單吧"
: "貴又爛"
: 可是這種東西是雞蛋蛋雞的問題
: 沒有產業鏈 沒有市場 就不太有人才投入
: 沒有人才投入 就做不出好的品質 自然吸引不到買家買單
: 今天看到韓國投入文化復興的新聞
: 就突然想到 像日本現在漫畫 動畫的市場都很大 產業鏈規模也超大
: 從業人口也非常多(才有俗語說柯南就養活了好幾千人)
: 已經過了那個草創期
: 那其他國家要怎麼跨進去?一開始應該是靠補助
: 但補助終究會用完
: 如果補助用罄後還沒有品質到位 是不是就會落入惡性循環?
: 討論閒聊一下
台灣動畫要發展的問題是一部動畫其實極度的耗費人工,造的結果是姑且不論品質,動畫
要能動的成本是有一個底線在,這個底線大概就是4000w臺幣,這個數字已經是日本成熟
製程極度cosdown後的結果,你現在隨便在巴哈看到的一部季番或是一部動畫電影的成本
都在這個或是以上的數字,如果要從頭學起,如果要強調「全部要用台灣人力」,那花的
成本只會更高
至於要怎麼跨過去??歐美影視的話動畫是真的靠像是電影或是賣電視版權這種方法在回收
,但這也是因為他們本土就已經有龐大的電影消費市場來成為動畫影業的成長動能,而一
部動畫的成本4000w,如果算上廣告行銷預算(好算一點舉1000w為例子,但這個數字其實
還算少估了),票房抽成算50%,就至少要1億的票房才能回本,而這樣的票房在台灣的電
影票房裡大概是
https://i.imgur.com/kZA98gl.jpg
預估大概要台灣電影票房影史前50名左右的等級才只是個回本價,如果行銷預算更高的話
就得要更高的名次才能回本
日本動畫是走製作委員會模式來培養動畫產業,回本就變成是製作委員會的事,而日本的
製作委員組成,常見的就是電視台、出版社、遊戲公司、玩具公司、柏青哥公司、音樂公
司、還有專門經營動畫企劃公司等等,各式各樣不同的廠商所組成,他們只要有辦法從動
畫中各自出錢出力來達成盈利的話,動畫公司就有足夠的環境可以培養人才並成長,不過
走這條路的缺點就是動畫公司的盈利也是有上限的,很難養出像是迪士尼或是夢工廠那種
等級的公司
台灣真的要學的話學日本環境會比較像,畢竟台灣的電影市場沒那麼大,而且電影本來就
不是給新手練功的地方,觀眾付錢進場的話要求會比較高,新手要練功也是從電視劇做起
,而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動畫會流於燒補助,而要靠電視劇練功,如果不是像歐美日商業發
達的地方,電視台光是廣告收入等收益就不低的話,就只能靠製作委員會,但是台灣的出
版業和遊戲等這些比較能靠動畫來賺錢的產業也不發達就是了
所以如果真的要發展台灣的動畫……就先把其他能靠acg獲利的產業搞起來,我是覺得台
灣遊戲業的規模離「能出資動畫」還比較近,但是跟日本那些遊戲公司的規模也是有不少
距離就是了,要靠他們全出的話大概虧了一次就打死不虧第二次,出版業的話台灣跟日本
也是天差低遠,台灣的音樂公司……雖然我沒研究但我是不覺得他們能過的多好,電視台
的話,他們買外來影劇的預算大概單集十幾到幾十w這個數量級的,或許可以找他們出一
點,但是也不可能要他們全出
台灣的動畫要發展路就大概還那麼遠就是了,我是不覺得「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