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Nava (只發優文)》之銘言:
: 他自己打的戰績都很難看
: 打合肥打到最後還被追殺
: 江東又不是沒可以打的將軍
: 放權給陸遜去打就好了啊 反正他這麼強
: 幹嘛整天搞親征?
: https://imgur.com/TOr7M11.jpg
: https://imgur.com/LKpOOBx.jpg
首先這又要提到孫吳軍(政)權的組成:
1.孫家人與孫堅老臣
2.孫策下江東初期的歸附者
3.江北士族
4.江東士族
1.的部分是孫策下江東擴張並且深入統治的主力 老臣如大家熟悉的程普、黃蓋、韓當、
朱治 孫家人像是吳景(孫堅妻弟)、徐琨(孫堅外甥)、孫靜(孫堅弟弟)、孫賁孫輔(孫堅姪
子)為初期的孫吳政權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但當時由於孫吳軍隊規模不大 主力還是由孫
堅與孫策親自率領 因此這些將領多數都是以鎮守一方或是從征的形式配合主力
2的有名人物如蔣嶔、陳武、周泰、太史慈、凌操 後來來投的甘寧與魯肅也接近這邊 這
些人除了魯肅後來有做到名義上接替周瑜都督諸軍鎮守荊州(但當時荊州防線由劉備勢力
負責對曹操勢力的前線 且孫權又把大都督的軍權分出去給呂蒙與蔣嶔) 大部分的時候也
是接近1.
3. 的代表人物是周瑜 後來還有諸葛瑾、步騭 甚至在赤壁之戰時期張昭也有領過軍隊配
合孫權進攻豫章 張昭兒子張承、張休也都是領軍職 其中周瑜是孫吳軍隊制度轉型的推動
者 自他而起開始有替主君率領中軍出征並且都督各軍的形式 然而這時候孫權為了節制大
都督軍權 還是會另外啟用一人以平衡 如赤壁時以程普周瑜會為左右都督 呂蒙攻荊州時
有意啟用孫皎
4.的代表人物就是陸遜 其他有名的人物還有朱桓 江東大族在孫策擴張初期有參與反抗
後來孫氏逐漸穩固後才慢慢進入政權 直到陸遜接替呂蒙的部分荊州防務才開始進入軍權
中心
然後東吳的軍隊是部曲私兵制 而孫權同時也實行獨具特色的世襲領兵制 除上述私家部曲
還有由吳主授兵、給兵
《三國志 孫皓傳》「凡十一王,王給三千兵」《韓當傳》「授兵兩千,騎五十匹」
周瑜死後呂蒙領其部眾四千
《全琮傳》「授兵數千人,使討山越。因開募召,得精兵萬餘人,」
《朱桓傳》「遷蕩寇校尉,授兵二千人,部曲萬口。」
陸遜死後,其子陸抗領其父部眾五千。
東吳將領所領軍隊有世襲領兵權但無所有權 當將領死後如無子弟或子弟有罪不得赦免時
可將其世襲所領的軍隊收回
東吳的這些豪門將領往往集地方軍事、政治、經濟大權於一身 當要打仗時 由握有軍權的
將領負責出軍隊人力 這就形成一種現象:防守很強 平山越更強 但對外進攻無力
平山越很強是因為這是一種除了養眾之外能夠補充部曲人力的手段 陸遜、步騭、諸葛恪
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但對外擴張部分 除了荊州由於身處長江流域有利於水軍發揮且從周瑜時期就有持續經營
發揮影響力 其他如揚州、豫州等地由於是曹魏重點防禦 加上不利於軍隊發揮又無法取得
重大成果 反而對各將領的私兵損失太大 因此進攻力量不足
而到了孫權後期 由於2.3等人才的凋零或是透過通婚等方式進行在地化 政權必須更仰賴
江東士族 而這些士族比起向外擴張 更傾向穩固家族在政權中的地位 因此對於向外擴張
的利益與損失更是斤斤計較
回到問題 為什麼孫權要屢次親征?初期是因為軍隊的組成規模 除了周瑜以外不需要也沒
有其他人有代替主君都督諸軍的經驗 甚至孫權也要透過任職平衡周瑜的軍權
後期則是因為軍隊組成與政權轉型的結果 除了孫權大概也沒有人叫得動這些手握大量部
曲的將軍出兵 甚至陸遜還是要透過一系列封官拜將等授權才能節制其他將領 而且孫權本
人又酷愛搞平衡 非重要戰事基本都是大家地位差不多 戰時又要弄個左右都督
這情況一直到二宮之亂後 太子黨魯王黨元氣大傷 各自的軍頭朱然與全琮病逝 由大將軍
諸葛恪獨大 自此孫吳軍政大權開始落入權臣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