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url.cc/yMLk1y
【失去的神話──敬悼 #王孝廉 教授(1942-2022)】
@
「今年四月,我兒子在日本得獎的長篇小說出版,我讀過之後首先的感覺是,長江後浪推
前浪,在小說的創作上,我真的是江郎才盡了。比起兒子的小說,不論是語言文字或內容
思想上,我早年的那些作品,都已經是『古典文學』了。」──王孝廉〈自序〉,2003年
寫於福岡,收於新版《#彼岸》。
@
王孝廉1942年生於山東,筆名 #王璇。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受教於新儒學家代表 #徐復
觀 門下,後取得日本廣島大學中國文學博士。作為文學研究者,主攻神話學,尤其擅長
中國古典神話。1949年隨父舉家搬遷臺灣,在彰化成長,1973年後全家移民日本福岡縣,
並任日本西南學院大學國際文化學部教授,亦曾任成功大學、中興大學、東吳大學客座教
授,是日本九州與臺灣中文學界神話學的交流推手。昨日接獲消息,王孝廉教授已於8月
17日在彰化基督教醫院離開人世,享壽80歲。消息傳出後,林文義之妻、作家 #曾郁雯
在個人臉書提及他們的交友情誼,回顧王孝廉為之撰寫的《和風旅人》推薦序;作家 #季
季、#楊樹清、#潘宙 等人亦發文哀悼。文訊也在此致上無限哀思。
@
王孝廉雖以神話學聞名,然而更早之前,他也是以「王璇」為名的作家,兼擅散文與小說
創作,除了《#花與花神》等神話研究專著,代表作有小說《彼岸》、散文《#船過水無痕
》等多部,尤其七○年代創作的新詩〈#魚問〉以「只因為我活在水中,所以你看不見我
的淚」傳頌一時。他以筆名王璇發表的小說〈#再見南國〉,被收入季季主編之《#六十八
年短篇小說選》,評介寫道:「『再見南國』仍是最近幾年來,以中日關係的過去和現在
為背景所寫的小說中最好的一篇。」可見他的創作深受文壇肯定。
@
《文訊》亦有多筆記錄與王孝廉的創作有關。例如 #徐錦成 在《文訊》評論:「我們不
難想像,當年王孝廉必定是位滿載期待的新銳小說家……〈彼岸〉及〈水月〉等篇,亦都
呈現出王孝廉的思慮周密與辯才無礙。」1988年作家 #楊錦郁(李瑞騰教授之妻)也在《
文訊》訪問他後寫下結尾:「不以知識分子自鳴;不以小說家自許,使王孝廉得以看透人
的真性情。」這些肯定,都在在顯示出以「王璇」闖蕩文壇的王孝廉,作品是如何受到矚
目與青睞。
@
而本文最一開始,王孝廉自序中提到2003年獲獎、出版作品的「兒子」,本名「#王震緒
」──即是在2015年,繼邱永漢、陳舜臣之後,第三位奪下「#直木賞」的臺籍小說家「#
東山彰良」,其中「東山」取自父祖祖籍山東,「彰」則紀念原鄉彰化。雖然當時東山彰
良才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但不難看出王孝廉的自豪,他寫下:「兒子寫小說的年齡,正
是我寫小說的年齡。」猶如一種世代交棒,而在十多年後,兒子的創作《#流》揉合父親
與祖父的身世,開頭亦引用王孝廉前述詩作〈魚問〉名句,父子傳承下果然開花結果,一
舉成為臺灣之光。
@ @
儘管提及王孝廉,大多都集中在他的神話學研究,所創造出的斐然成果。然而我們也不該
遺忘,在文字書寫面前,他也曾是臺灣重要的作家之一。文訊.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
便收有他十餘本以上著作,當然也包含其子東山彰良的臺灣出版品。讓我們一起祝福,願
王孝廉教授,仍能在文學的世界裡,與家人、與我們重逢。
@ @
(圖片為王孝廉、東山彰良父子代表作品,收於文訊.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館藏)
心得:
山東出生,彰化長大,移民日本
這段生長經歷也成了他兒子東山彰良筆名的來源
東山彰良作品:火影忍者小說五本、魔人偵探腦嚙涅羅 蝴蝶在世界盡頭飛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