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了AI生成一個小說封面,讓我反倒覺得AI短期內無法取代繪師。
古早時代,會覺得重複性的工作最容易被機器取代,而藝術因為是憑感性創作,
所以安全得很。
那是因為一開始的自動化,是工程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設想到全部的情境之後
,再提供所有解答。於是你去看1970年代的汽車工廠和現代的汽車工廠,會發現
產量大爆增,但員工數大幅減少。許許多多重複性的工作,的確都被自動化設備
給取代了。
只可惜工程師不是全知全能,無法料想到所有奇奇怪怪的狀況。而且很多時候,
有些工作突發情況特別多,專門會這設計包山包海的設備,不如放隻叫做人類的
無毛猴子便宜。
而突發狀況最多的工作,就是面對人類的工作。因為人類就是一種不理性、機歪、
雖然是無毛猴子但又毛特別多的生物。
於是自動化設備發展這麼多年,需要面對人(奧)類(客)的工作還是無法自動化。
而進入類神經網路的年代,AI的原理不再是背後工程師的理性與邏輯,而是類神
經網路的比感性還感性的直覺。
類身經網路的原理,實際上就是給做一件事後打分數,它分數高就會爽,會爽就
會朝那方向演化。至於AI為什麼做這件事,實際上這AI也不知到為什麼。它只知
道它會爽,然後就繼續做。
這是完全的感性,完全的直覺。訓練的方式和生物的演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重點是,這樣的AI「沒有邏輯」、「看不懂前後文」。
於是這樣的AI,還是無法處理要面對人(奧)類(客)的工作。
舉例來說,我最近參加某個小說比賽,用Midjourney生成了一個封面。
https://imgur.com/a/ZCX32nE
有抓到我想要的感覺,但細節想要修但它怎麼都聽不懂人話。我想要把左右兩根
大煙囪修掉,但只要我一提到「煙囪」這關鍵字,它不但不去掉煙囪,還越畫越
多根!
我:No smokestacks
AI:好喔,smokestacks(努力畫一堆煙囪)
我:......
我雖然類神經網路只有修過一門課,但就我目前所知,要讓AI有類似人類的邏輯
,能夠理解一個東西的前後文,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簡單來說,只要需要面對人(奧)類(客),而AI理論還沒有突破性的發展,那繪師
的工作還是安全的。
但要是AI終於有類似人類的邏輯了,那全人類的所有工作也將會被取代。
到時候全人類大概就會變成瓦力裡的肥宅吧。不過那樣似乎也不錯呢,上班實在
好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