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已死簡單的概念是這樣的,討論作品時,僅用作品本身提供的文本證據來討論,舉寶
可夢的例子來說,要是等等寶可夢旅途的編劇吸太多,開直播說:「小智其實十歲時被肯
泰羅撞成植物人,現在演的都是大木博士要引夢貘人製造出來的夢境。」那這樣,小智的
旅途到底是真是假。
這時候,支持作者已死的人就能說:「雖然你是作者,但劇情中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持這種
說法,所以這個說法不成立。」
言下之意也不是讀者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而是作品本身之中的線索能證明,那才是對
的。很多「OOO有比讀者懂作品嗎?」的提出的觀點都不具備這個條件,也不用太過污名
化「作者已死」這種判讀文本的方法,把兩者畫上等號。
當然,作者已死(或是說反意圖主義)只是種看法,有些意圖主義的人就會把作者之後所
說,或是作者的生平考量進去。這當然也是種看法。就像如果宮崎駿突然拍了一部大力讚
揚核污染的電影,那就算電影內容沒有證據,也會有很多人會說宮老在諷刺。
關於作者已死,有興趣的人可以去 YT找 作者已死/朱宥勳,雖然是文學圈的,但用在絕
大部分的作品都適用。大概4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