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小說來比喻的話大概就是"文字的畫面感"
同樣一段文字在每個讀者腦中出現的畫面跟衝擊力都不相同。
漫畫要在靜止的圖片中把連續性畫面跟衝擊力輸入讀者大腦也是很吃作者說故事的功力。
分鏡特色越鮮明的漫畫家,
改成動畫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期待落差
因為說故事的方式改變了。
(安達充那獨樹一格的分鏡改成動畫真的悲劇)
當尼特羅把手指插入心臟
看到接連出現的這位黑人
https://imgur.com/a/A8dea6L.jpg
腦海自動浮現摩根費里曼充滿磁性的嗓音在講解。
電影的畫面感直接進入你的腦中
https://imgur.com/a/GnsMkZ9.jpg
https://imgur.com/a/K4uMl3k.jpg
兩個表情
兩次對話
短短的兩頁
夕子的殺意跟情緒起伏伴隨著玻璃碎裂聲在最後那個變身直接爆發出來
灌高的山王之戰
井上雄彥不知道重複看了幾百場NBA
才有辦法臨摹出來那種臨場感
電波有對到都是流著淚跪著看完這些藝術品
讓我開始相信天賦異稟之人聚精會神創作出來的作品都帶有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