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z25679z25679 (無悔的決定)》之銘言:
: 《銀河英雄傳說》
: 同盟的護國神將「楊威利」
: 屢次拯救同盟於危急存亡之秋
: 民眾對他非常信任
: 先寇布也一直慫恿楊威利稱帝
: 這跟當年魯道夫拿的劇本一樣
: 只是魯道夫真的稱帝了
: 楊威利則是死守內心的民主價值觀
: 因此錯過了稱帝的好機會
: 於是就被暗殺了
: 同盟跟帝國的國力大概4:6~3:7
: 假如楊威利在同盟稱帝
: 用集中管理的方式治理同盟領土人口
: 原本弱勢的同盟
: 有機會能跟帝國來個55波嗎?
首先先討論一下同盟的情況
畢竟形式上是民主體制,而且更像是聯盟體制
(畢竟同盟可是有大量的星系跟星球)
所以一下子改成帝制的可能性不高
比較可能像布丁那樣的,形式上是民主政體元首,實質是獨裁者的可能性較高一些。
然後背景放在巴米利恩會戰好了
IF線
巴米利恩會戰,楊雖然下達了禁止攻擊的命令
但是因為「電波干擾」,楊艦隊中的某個小兵仍然炮擊
萊茵哈特去世,這個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宇宙
在海尼森的雙壁,以及其他的帝國軍將領亂了手腳,
也有部下要求要攻擊海尼森作為報復,但是被米達麥亞說「作這種事沒有意義」
因為海尼森有無數個,但是同盟的中心已經在楊的身上了。於是退兵
帝國軍大多數退回了奧丁,希爾德哭了幾天後也要回帝都防止舊貴族的反擊。
楊威利本人不願意見到這個情況,但是木已成舟他也只能收拾殘局
只是形式上打掃戰場之後就帶領艦隊回到海尼森
雖然特留尼西特對於投降命令被無視表示不滿
但是整個海尼森,不,整個同盟沒有人不把楊視若神明。
而當政客們準備開聽證會質問楊的舉動時,這次直接被楊艦隊的下屬們拒絕了
畢竟有前例,聽到聽證會消息的海尼森民眾大批上街,要求內閣總辭。
而楊則在「本人不情願但老婆堅持」的情況下在前呼後擁下進入了海尼森
隨後的大選中,楊夫人代夫參選(因為楊本人不願意參選),取得了87%的勝利
接下來幾年發生的事情你可能想到了
帝國軍高層忙於應付舊貴族的反擊及地球教的內亂根本無力顧及同盟側
楊說「我喜歡伊謝爾倫」因此帶兵回到了最前線,完善了費沙迴廊的監視網
奧貝斯坦甚至隻身到了伊謝爾倫跟楊見了一面,並且以雙方互不侵犯條約為由
奧貝斯坦專心收拾了內亂並且比起萊茵哈特拔出了所有的舊貴族
他並沒有一統銀河的野心,畢竟他的恨意僅止於魯道夫大帝。
雙方就相安無事了很長時間,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