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niori (偉恩咖肥)
2023-04-17 20:12:53如題
馬鈴薯
有個薯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根莖類澱粉食材比方蕃薯紅薯那種鬆鬆軟軟的食材
而土豆 讓人想到的是豆子 植物的種子 只會讓人覺得是硬硬的食材
所以馬鈴薯就是馬鈴薯 土什麼豆呢
就好像
孤獨的美食家五郎
他在第二季去了間餐廳吃馬鈴薯肉醬
鬆鬆軟軟綿密的馬鈴薯泥配上絞肉醬
吃起來可以配好幾碗飯
但如果是配土豆
那就不對味了豆子口感硬得要死
所以馬鈴薯就是馬鈴薯
土什麼豆呢!
作者:
fman (fman)
2023-04-17 20:14:00是啊~根莖類是一塊一塊的,和豆子是一顆一顆的差很多
作者:
insominia (摸éšåŠ©ç†)
2023-04-17 20:14:00問中國人囉
作者:
Owada (大和田)
2023-04-17 20:14:00日本人應該也覺得餅就是應該要QQ黏黏的
作者: NexusPrime (PolyDimension) 2023-04-17 20:18:00
中國發明簡體字是給農村亂民識字很少,薯對他們而言太難懂
作者:
Owada (大和田)
2023-04-17 20:22:00為什麼會有人說對岸沒有土豆片土豆條之類的用法啊我明明記得有聽過啊
作者:
xsc (頹廢的敗家子)
2023-04-17 20:26:00笑死 有人不知道馬鈴薯原產地
作者:
k960608 (霧羽‧浪沙)
2023-04-17 20:28:00不是吧 馬鈴是一種樂器吧
作者:
medama ( )
2023-04-17 20:30:00地瓜不是瓜
作者:
LAODIE (老爹)
2023-04-17 20:33:00看地區 清朝就有一堆叫法 東北跟西北叫法就分歧成土豆跟洋芋了 我奶奶四川撤退來的就說洋芋
作者:
LAODIE (老爹)
2023-04-17 20:34:00小到像豆根本不會引進好嘛XD
作者:
ilohoo (ilohoo)
2023-04-17 20:34:00大躍進超英趕美,種出來的黃豆兩手握不住,磨一顆做豆漿夠全家喝。自然對馬鈴薯這般大小的也稱作豆了
作者: vericool 2023-04-17 20:35:00
洋芋馬鈴薯都是很ok的翻譯但支那賤畜就是笨只會土豆
作者:
LAODIE (老爹)
2023-04-17 20:36:00國民政府很多四川來的 跟著叫洋芋正常
洋芋與其說支語 不如說本來就是並存的翻譯但後來大陸地區慣用洋芋 台灣地區慣用馬鈴薯
就說了文化差異笑來笑去結果被自己的迴力鏢打臉更好笑
吧 或許 但很白痴的一點是potato chips台灣慣稱"洋芋"片 對岸是"薯"片又交換了這樣馬鈴的來源 因為日文也有漢字 馬鈴薯(ばれいしょ)然後日文的文獻上面寫一說語源是取自形狀像"馬的鈴鐺"那年代中文翻譯又有很多抄日文的 所以不是樂器
作者:
hankedwu (HANK囧)
2023-04-17 20:44:00士多啤梨
作者:
sk131 (鮪魚)
2023-04-17 20:45:00蝸牛也不是牛啊,要挑有得挑
作者:
yys310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2023-04-17 20:52:00番茄茄科茄屬 那不知道為啥大陸叫柿
作者: Boris945 (WpsClauDe) 2023-04-17 20:52:00
這還好啦,蕎麥、藜麥也不是穀類
作者:
LAODIE (老爹)
2023-04-17 20:56:00番茄長的像軟柿啊 外面一層薄皮裡面軟肉
中國人又不會知道林奈的生物分類法XD搞不好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才比較有現代科學概念
作者:
yniori (偉恩咖肥)
2023-04-17 21:16:00蝸牛長的像牛啊!但馬鈴薯長的一點也不像豆啊
作者: kasugamaru 2023-04-17 21:30:00
蕃茄叫柿能理解吧 至少外觀像
作者:
willywasd (dalikeanureeves)
2023-04-17 21:36:00那牽牛花像牛嗎
作者:
spfy (spfy)
2023-04-17 21:54:00諸君 歡迎踏入植物分類學的領域 記得 你看到的中文不是中文很多杉樹不是杉科 有些松樹不是松科
作者: randolph80 (S4PPH1R3) 2023-04-17 22:54:00
豆條、土豆片、豆餅、起鵝、啟業、視貧;厲害了,你的國
作者:
gm3252 (阿綸)
2023-04-17 23:56:00外來的根莖類,直接改叫洋莖最好用芋或薯也很奇怪
作者:
yniori (偉恩咖肥)
2023-04-18 00:08:00牽牛花跟牛的外觀沒有關係呦~據記載有兩種由來,其一是跟牛郎織女有關,另一個是有個農夫吃了牽牛花的種子病就好了所以牽了頭牛來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