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喜歡聽各種類型的音樂
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雖然我20歲以前也是聽日本動畫歌長大
但我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大量的去聽音樂
直接開地圖炮其實不夠客觀
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於音樂喜好都有誤區
你以為你聽到的音樂有50%以上
其實根本佔不到1%
不能拿動畫歌來講
因為能夠上動畫的歌曲本身就是某種程度篩選過的結果
最大的證據
就是如果你對一首歌感到雞皮疙瘩
你開類似風格電台功能以後
接下來20首歌有幾首能讓你有同樣感覺?
說實話10首中有1首運氣就很不錯
你要是對一首歌感到印象很深
結果因為這首歌你去買整張專輯
最後很常會發現真的讓你喜歡的就只有原來那首
最多再加1-2首
其他都沒太大感覺
這也就是如果購買APP有熱門條供你參考
數據證據都顯示
一張專輯裡面真的很熱門的也多只有那1、2首
其他歌曲相較都乏人問津
(而一張專輯能超過3、4首都很熱門通常都是精選輯之類)
所以不是中文歌讓你聽不下去
而是中文歌除非大紅到某種程度
也就是經過某種篩選
再到你耳裡才有可能入你的耳
而且就算大紅也不一定真的能夠被你接受
第二個原因就是音樂是很主觀的
以我個人來說
我聽音樂的喜好
旋律性一定要有
所以20歲以前很愛聽日本動畫歌曲
尤其是西元2000年(含)以前的
但是真的跑去隨意抓當時日本排行流行歌曲來聽
我只能說呵呵呵
10首也沒幾首能入自己的耳
反倒是直接用日劇的歌曲去篩選
就能
挖出像是
空と君のあいだに
Road
la la la love song
等等優秀的歌曲
其實中文歌被吐槽也不是現在的事
20年前就被動畫黨吐槽
但中文歌真的那麼差嗎?
以中文隨便舉例
像是五月天的星空
LALA的不安小姐
李毓芬的是我不夠好
我覺得都算是旋律性蠻夠的
我是沒有旋律的歌一率不聽
就算是外文
只要旋律印象深刻就行了
再這樣狀況下
我就算去聽現在油土伯當紅那些西方破億點閱的音樂
也不是每首自己都喜歡
雖然點閱率是一種篩選的方式
可是現在的流行音樂不一定自己聽的習慣
即使是西方的也一樣
再來
我以前看過研究
人隨著年紀增長
腦袋會越來越僵化
所以越來越難理解新的音樂是很正常的事
這跟音樂是從哪個語言出來的無關
這也是為什麼人到了某個階段
開始只會聽舊歌
這種現象不是只有你
你爸媽甚至你爺爺你阿祖都有一樣的現象
你爸媽可能對你喜歡的音樂不屑一顧
就像我爺爺聽到我爸年輕時聽披頭四
只覺得那是什麼鳥音樂一樣
與其說你覺得歌有問題
有時候可能真的就是代溝
雖然我聽的音樂很多
但不代表我的音樂聽感很好
相反的其實很爛
所以旋律性要很好的歌曲才能夠被我記住
像是
Go west
The final countdown
we will rock you
而且我的年紀也40歲以上
這幾年確實覺得自己音樂感受越來越差
開始發現要找到自己能輕易接受的旋律
(不用反覆聽好幾次)
實在越來越難
所以開始從其他音樂類型去找
舉例說
交響黑金屬霧都魔堡的interdimensional summit
歌德金屬Nightwish 的the riddler(進擊的巨人OP1有致敬前奏)
力量金屬Sabaton的Bismarch
自殺金屬的Gyllene portarnas bro(偏吵,慎入)
旋律死金Dark Tranquillity 的Atom
我覺得都有很優秀的旋律
不過講這麼多
你問我會不會刻意去找中文歌來聽
然後挖掘一些自己其實喜歡但還不知道的音樂
老實說不會
原因不是中文歌完全沒有好音樂
而是當自己能夠接受的音樂風格變廣
很自然會去做「比較容易挖到黃金的篩選」
譬如說我最近都在挖掘搖滾新浪潮時期的音樂
這是第二次英倫入侵的厲害年代
(第一次入侵是披頭四)
這個年代更很容易挖掘到不錯的音樂
像是
驚懼之淚的Shout
麥可與機械師的living years
Blondie 的Atomic
比從中文歌海中還要容易撈出自己喜歡的音樂
所以現階段我中文歌的來源
還是從KTV或者紅到上新聞才會去接觸
畢竟人一天只有24小時
太多歌可以聽
所以實際上來說
因為當你真的聽太多自己無感音樂
根本就不會對那些歌曲是不是中文有反應
因為如果不刻意
其他類型或語言很水的歌也不會比中文歌少到哪裡
而不管哪個年代哪個語言
真正被人記住的歌永遠就是那些
其餘的早就淹沒在歷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