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esonofevil (四非亞心)》之銘言:
: 如題
: 人類目前還沒發展到宇宙戰爭的科技程度
: 所以目前的宇宙戰爭作品都是幻想科技
: 但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
: 就是主要的大型宇宙載具 都是船艦
哪邊來的落後文明,這麼基本的東西也要說明
宇宙載具基本上看功能決定形狀
先說長期居住地,大部分採用圓環型或球形
中小型的居住型多用圓環、圓桶型態,利用旋轉離心力模擬重力,這是省成本的方式
1000個阿爾托利亞粒子的能量就可以維持一年的重力
熱量另外用核子爐或阿爾托利亞爐來供給
之前有參與過很多中小型的居住地,最有名的叫泰坦號,最近操作不良炸掉了
只有大型或巨型的居住型會用圓球模式,因為質量夠高,自帶重力來源
只要開啟重力爐或核子爐就能有足夠能量維持居民生活所需
大概50000阿爾托利亞粒子就可以維持一個大型(直徑1000-3000公里)的居住地
考慮到可以容納數千倍的人,平均起來還比較划算
我上上個工作原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有參與到死星建設的發包
然後上游工頭捲款潛逃,公司就破產了,那個死星1號就成了爛尾樓
移動型多採用船艦型、雪茄型為藍圖,因為便宜又好用
圓盤型是有錢人的玩具,一般人用不到
眾所皆知宇宙長距離移動靠的是蟲洞,幾千光年的距離靠蟲洞跳躍就到了
但是開啟蟲洞的門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多,成立方比
維持直徑100公尺的蟲洞門10秒鐘,大約要消耗1000阿爾托利亞粒子
(以上數據來自參宿二傳送門)
維持直徑1000公尺的蟲洞門10秒鐘,大約要消耗10萬阿爾托利亞粒子
(以上數據來自M78星雲傳送門)
直徑相差10倍,消耗能量相差1000倍
在宇宙中加速便宜很多,與其做成球體穿越大蟲洞門,
不如做成圓柱體穿越小蟲洞門便宜多了
所以你看到移動式的搭載器多是船艦型,基本上來是經濟學的關係
至於圓盤型,看亞光速旋轉撕裂空間,那只能短距離跳躍,消耗能量大,誤差範圍也大
不適合當登陸或接駁使用,只能看看技術上什麼時候可以更進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