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美國方的紀錄是怎麼寫的吧
位於奧爾良的二戰博物館官方網站 對於日本為何投降的原因有一段文章記錄
https://www.nationalww2museum.org/war/articles/japans-surrender-part-i
我擷取了上下兩篇的文章比較直接的描寫放在下面
先給懶人包:原子彈和蘇聯都有影響 但是天皇在對不同對象提出的理由不同
六大會議時是講原子彈 8/17日發送給地方司令部的廣播則是以蘇聯為理由
所以兩者都可以是影響要素 但是以六大的討論來說我個人比較偏向原子彈
以下是機翻內容:
==========================================
8月6日,東京收到廣島發生毀滅性但神秘事件的消息,但直到第二天才得知杜魯門總統堅
稱這是一枚原子彈。日本武裝部隊對杜魯門主張的反應極為重要。帝國陸軍宣稱,只有在
調查後才會承認這是一顆原子彈。但帝國海軍的立場則更為不祥。海軍高層承認美國人可
能使用了原子彈,但即便如此,他們也不能擁有更多的原子彈,或者即使擁有,也不會那
麼強大。
這種不為所動的立即反應源於日本自己的原子彈計劃。它沒有生產出真正的炸彈,但它告
訴高級官員,生產用於製造原子彈的裂變材料是極其困難的。因此,這些身著制服的高級
領導人拒絕承認美國擁有不止一顆炸彈,或者可能是幾顆,但不是強大的原子武器庫。考
慮到這種反應,很明顯,單發原子彈示威永遠不會說服日本領導人投降。廣島新聞所做的
一件事就是為六大會議提供了保證。但軍方人士強行將會議推遲至8月9日上午。
與此同時,8月8日下午,在蘇聯參戰或轟炸長崎之前,天皇會見了外相東鄉茂德。戰爭結
束後不久,東鄉茂德確認天皇表示戰爭必須在這次會議上結束。現在新的證據證實了東鄉
茂德的說法,即原子彈促使皇帝決定結束戰爭。
但這並不意味著戰爭肯定會結束,因為即使日本武裝部隊會遵守天皇的命令,也仍然非常
不確定。
8月9日上午,六大集團終於齊聚一堂,召開對廣島事件作出反應的會議。此時,他們已獲
悉蘇聯在夜間介入戰爭的消息。會議期間傳來長崎原子彈爆炸的消息。他們第一次就結束
戰爭的條款進行了合作。在他們面前的是《波茨坦宣言》,規定了盟軍結束戰爭的條件。
三名成員主張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但保留帝國機構:外務大臣東鄉茂德、首相鈴木
貫太郎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正。
三名成員堅持連任三屆:陸軍部長阿南惟親將軍、陸軍參謀長梅津芳二郎將軍和海軍上將
豐田副武將軍。這些附加條款包括:1)日本將解除其軍隊的武裝;2)日本將對其本國國
民進行任何“所謂”戰爭罪審判;3)日本不會被佔領。最後一個任期將確保帝國製度的
延續和裕仁的王位。這些立場將被稱為日本和平條款的“一個條件”和“四個條件”。然
而,在日本的治理體系下,六大集團只有在一致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採取行動。三比三
雙方陷入僵局。
鈴木首相向天皇的主要顧問木戶報告說,六大集團已經同意了“四個條件”的提議。鈴木
大概選擇了這種特徵作為一致同意的最低公分母。這引發了領導層其他參與者的反擊,包
括前首相近衛文麻呂親王和前外相重光衛。他們說服裕仁天皇,讓盟軍將“四個條件”視
為對和平的拒絕。會議同意召開一次帝國會議,會議在皇帝在場的情況下舉行。六巨頭的
分裂可以在那裡展開,然後皇帝邀請打破僵局——這是前所未有的行動。
帝國會議於 8 月 9 日至 10 日午夜前召開。加入六大會議的是平沼喜一郎男爵(樞密院
議長)。分裂的六大會議和平沼發言。值得注意的是,陸軍參謀長梅津將蘇聯的進入描述
為“不利”,但堅稱這並不會使“決圍”失效,他仍然對“決圍”抱有信心。他的觀點是
正確的。蘇聯擁有強大的地面力量和戰術空中力量,但他們的海運量很小,因此他們到達
本土的威脅很小。平沼尖銳地談到了“國內局勢”的惡化,特別是糧食供應。
僵局的戲劇表演結束後,皇帝發表了講話。他表示,他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形勢。隨後他宣
布支持“一個條件”的提議。他和日本必須“承受難以承受的”。六大集團和後來的全體
內閣將裕仁天皇的決定作為正式的政府政策。
美國和盟軍的答復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提議,但明確指出天皇將服從占領軍指揮官。這又引
發了關於日本是否可以接受這些條款的另一場爭論。皇帝再次介入,宣布他對美國電報感
到滿意。
皇帝為何決定結束戰爭?在他當代的聲明中,他不斷地列舉了三個原因。首先,他對“決
圍”失去了信心,指的是“計劃與績效之間存在差異”的長期記錄。這一聲明對最高統帥
部繼續戰鬥的整個理由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次,皇帝提到了常規轟炸和核轟炸造成的
日益嚴重的破壞。第三,他提到了“國內局勢”——對內部叛亂日益增長的恐懼。後來,
天皇在一封寫給皇太子的私人信中強調了日本在“科學”(涵蓋原子武器的委婉說法)方
面的缺陷,以及對美國和英國的低估。他沒有提到蘇聯參戰。
鈴木首相在 1945 年 12 月的一次採訪中還承認了其他事情。原子彈的出現表明美國人不
再需要入侵日本。換句話說,長崎原子彈推翻了美國沒有強大原子武器庫的論點。如果美
國人不發動入侵,決圍就會失效,最高指揮部除了民族自殺之外別無選擇。
但是,如果蘇聯的干預不是裕仁邁出結束戰爭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的關鍵原因,那麼它也並
非沒有重要性。
當天皇的決定傳到帝國陸軍副參謀長川邊虎四郎將軍那裡時,他在日記中指出,他同意另
一位高級將軍的觀點,懷疑海外指揮官是否會遵守天皇的命令。這些軍官正確地懷疑,即
使是皇帝的命令也無法確保武裝部隊的關鍵部分服從,這一點很快得到中國和南部地區指
揮官的信息的證實,並宣布他們不會服從投降。他們的指揮人數佔所有日本軍人的四分之
一到三分之一。裕仁天皇的私人使者才說服這些司令部投降。此外,天皇於 8 月 17 日
向武裝部隊廣播了一條信息,以蘇聯的進入為投降的理由,但沒有提及原子彈。對蘇聯進
入的壓力反映了這樣一個現實:它對亞洲大陸的指揮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而原子彈則不
然。這就是蘇聯參戰所發揮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