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這種感覺 主要是因為有幾個經典例子流傳
告訴大家主戰猛戰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是有可能贏得最終甜美的果實
不投降力戰到底 一直也是被歌頌的一種英勇作為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殘酷的現實 這明明也不是常態
有時候你越抵抗 只是越被屠殺的更慘
直接滅族之後 也沒有人幫你講話了 在歷史上告訴你有多慘了
當戰爭開始 這本來就一直是歷史上不變的道德難題
"到底是保留國家重要~ 還是盡可能保留人命重要"
如果可以~ 誰不想又保住國家又保住人民性命~但戰爭有這麼簡單就好了
所以本來應該看的就是怎麼樣談戰 又怎麼樣談和(包括判斷對手有多少可信度)
內容才是重點 就算是要談戰 如果是一直挑釁然後想靠戰爭謀政治利益
(像銀英的憂國騎士團)
這最好是愛國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1895之後 台灣是要全島跟日本抗戰到最後
還是像我們知道的辜辜發大財呢?
繼續抗戰下去 大家有讀點當時歷史就知道 整個西部多少被屠村的
儘管辜辜發大財很多人不恥~問題他當時也是銜整個台北的眾望代表去談的
如果他不主和主戰 能想像當初台北會怎樣嗎?
八成也是屠屠屠 殺殺殺了
所以說到底 還是Case by Case... 以及到底該塊土地上的人民們怎麼想了
講極端難聽點 整塊土地都不喜歡原本政權也不想打 你還主戰還是美德嗎?